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防控疫情 桐鄉在行動>最新動態

專家解讀|鐘南山、李蘭娟最新研判

2022-12-09 17:28   來源:    作者:    編輯: 沈劍慧 發表于:  浙江桐鄉
圖片

鐘南山:奧密克戎不可怕,

99%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



  在12月9日上午8時舉行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視頻會議中,鐘南山院士做了題為《新冠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報告。
  首先,鐘南山肯定了兩年來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

  報告中,他表示,全國范圍第二波奧密克戎(Omicron)疫情的特點是傳播性強。對比德爾塔(Delta)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后遺癥風險顯著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后遺癥。防控政策的重心應當從防控感染轉移到防控重癥上來,要落實好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他提到,充分的疫苗接種能起很大防護作用。

  鐘南山說,下一步防控的關鍵之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的效果更好。他進一步表示,可以用同種疫苗繼續加強免疫;用異種疫苗加強免疫,效果明顯提高;重點加強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種;加強醫護人員的疫苗保護;加速研發及審批鼻噴、吸入型疫苗。

  他還表示,奧密克戎(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重點應放在防控重癥上(自我保護,定點醫院,醫護人員保護)。


圖片

李蘭娟:無癥狀感染不是疾病,

無癥狀感染者不是病人,無需恐慌



  12月8日,記者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記者:各地防疫政策逐步優化,從傳染病的發展規律來說,釋放了什么信號?
  李蘭娟:現在做出調整,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應該說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從傳染病發生發展的規律來說,傳染病流行起始階段致病率往往很強,大家對病毒也易感,也容易導致重癥感染的發生,新冠疫情初期,嚴格篩查,嚴格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

  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異,從原始毒株到德爾塔病毒,再到現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率越來越低,這也是符合傳染病變化規律的。

  記者:目前,有哪些數據可以直接證明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較原始株有明顯減弱?

  李蘭娟:根據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與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傳播性仍較強,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傳播性仍較強。奧密克戎變異株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其導致住院重癥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于之前各種變異株,毒力與致病力顯著下降。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數據,奧密克戎變異株在新加坡2022年1月-11月流行期間的病死率為0.45‰,遠低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間流行德爾塔變異株3.6‰的病死率。

  記者:未來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在哪些方面?

  李蘭娟:未來,無癥狀感染者不必作為疫情防治的重點,應當主要將防治重心轉向“防重癥、降死亡”。同時,要加強對新冠重點人群的保護。要繼續普及新冠疫苗接種,加強對老年人群和慢性病等免疫功能低下重點人群的保護,保障其基礎疾病的治療。

  記者:感染者多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居民應當如何看待,您有哪些建議?

  李蘭娟:現在全球流行的奧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

  2022年6月2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指出,無癥狀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但無相關臨床表現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員、風險職業人群、重點機構和場所人員、納入社區管理人群等核酸檢測、傳染源追蹤等途徑發現。

  同時,該方案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雖然無癥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無癥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無癥狀感染在我們傳染病學教材中稱為“隱性感染”,在大多數病毒性傳染病中,無癥狀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其數量常遠遠超過顯性感染。無癥狀感染不是疾病,無癥狀感染后,大多數人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這對于防止流行擴散有積極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