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這方印章與胡強、張明、蔡泓杰三位桐鄉印人最新創作的“鐘聲”系列印章一起,在“鳳鳴晨鐘”雅集上呈現。

桐鄉名人輩出,星光璀璨。他們是桐鄉文化的精神標桿,更是桐鄉文化史上的一座座高峰。巧合的是,太虛法師、豐子愷、錢君匋、木心,都曾以“鐘聲”為契,留下了跨越時空的文化回響。
這三位創作者都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篆刻國展的獲獎者,同時展覽特邀西泠印社副社長、蘭亭獎得主孫慰祖擔任藝術顧問并進行賞鑒,更有文化專家與文史學者共研交流,專業性與學術性兼具,規格十足。

作為浙江省首個“篆刻之鄉”,桐鄉篆刻源遠流長,綿延600年而不衰。
錢君匋先生在篆刻領域更是重量級的人物,他在1979年當選為西泠印社副社長。1985年,他將畢生所藏4083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家鄉,桐鄉特建造君匋藝術院永久珍藏。
一代代桐鄉印人以刀代筆,接力傳承,將篆刻基因銘刻進桐鄉歷史。1986年7月,由書法篆刻家袁道厚等先生發起,以“青桐引鳳”之說,桐鄉成立了“青桐印社”。
一枚枚印蛻,傾注著桐鄉印人的堅守和付出;一方方印章,在方寸之內、朱白之間,賡續桐鄉篆刻藝術的傳承。
2023年,由胡強、張明、蘇文治、錢宜東、蔡泓杰等桐鄉印人參與創作的“致福亞運”主題篆刻創作,獲央視報道點贊。同時,這組作品也在杭州亞運會博物館展出,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

篆刻藝術表達和展現的不僅僅是篆刻本身,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篆刻在桐鄉“古韻今生”,正煥發出嶄新面貌。
此次活動除了書法篆刻作品展與雅集研討,讓觀眾近距離觀賞藝術精品,同時還將開啟“桐鄉記憶”公開直播,通過“云觀展”帶觀眾領略展品背后的故事與桐鄉作為“書法之鄉”“篆刻之鄉”的深厚底蘊,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此外,將展覽辦在桐鄉市圖書館(陸費逵圖書館、桐鄉市金仲華紀念館),也是與桐鄉名人金仲華“結緣”。金仲華曾擔任《今日中國》雜志(前身為《中國建設》)首任社長,此次展覽也是對其創刊時“文化傳播”宗旨的最好呼應。
太虛法師、豐子愷、錢君匋、金仲華、木心……一位位桐鄉名人大家,因“鳳鳴晨鐘”雅集再次跨越時空“相聚”。刀石相擊,如“鐘聲”再鳴,既是對桐鄉名人的致敬,亦是桐鄉文脈的接力。
展訊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11月中旬
展覽地點:桐鄉市圖書館(陸費逵圖書館、桐鄉市金仲華紀念館)二樓中庭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