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美神圖鑒”。衣袂飄飄的洛神、颯爽從軍的木蘭、林中拜月的貂蟬、凄婉葬花的黛玉……那些徜徉于中國古代文學與傳說中的傳奇女子,在絹素上翩然蘇醒。觀眾凝神駐足,看的是美人眼波流轉,衣袂隨風輕揚,品的是千般姿態、萬種風華。
多媒體大屏上,鮑月景筆下的仕女們更仿佛“活過來”一般。一邊是嫦娥輕盈地踏著流動的祥云,飛升到神秘恢弘的月宮中;另一邊,可愛的小仕女搖頭晃腦地在湖上泛舟,伴著翠柳綠藻,讓人感到無憂無慮的快樂和自由。
“這場展覽匯聚了鮑月景先生的46幅真跡,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鮑月景的曾孫女婿,亦是其嫡傳弟子孫正馨介紹。
展品不僅涵蓋了鮑月景早期創作的16幅仕女冊頁,《洛神圖》《木蘭從軍》等經典代表作,更有他90歲高齡時創作的《文姬續史圖》。同時展出的還有多幅書法、10方自刻印章及拓印,刀筆雙絕,盡顯其才情。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不僅聚焦鮑月景本人,還展現了“先生-弟子-再傳弟子”的完整傳承譜系,讓觀眾感受仕女畫藝術如何跨越百年、薪火相傳。進一步擦亮“詩畫龍南”IP與“風雅桐鄉”金名片。
“我十分喜歡鮑老先生的畫!”仕女畫愛好者沈建良說,“他的作品融匯了人物、山水、花鳥,十分豐富,巧妙的線條、造型、布景,更是一絕?!?span leaf="">研習仕女畫二十余年的他,常臨摹鮑月景的作品,悟其筆意精髓,希望將這門藝術傳承得更遠、更久。
畫展開幕儀式后,還舉行了紀念鮑月景先生誕辰135周年紀念座談會。據悉,籌備展覽的同時,19位專家學者、后裔門生等對鮑月景的藝術生涯、創作成就與文化貢獻進行深入研究,共形成專題論文、學術評論與回憶文章18篇,編撰形成《月澄景明 筆淡風清——紀念鮑月景先生誕辰135周年文論集》。

本次展覽由桐鄉市委宣傳部、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桐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聯合主辦。
展期將持續至10月12日,現場還可以集章、拍仕女照,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可自行前往~
新聞鏈接
鮑月景(1890-1980),復姓鮑張,名瑩,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龍南村星石橋人,現代著名人物畫家(“費派”工筆仕女畫傳承的代表人物)。他少年執筆,弱冠成名,將畢生心血傾注于水墨丹青,書畫詩印皆擅,其仕女畫之作,更是形神兼備、超逸凡塵,被潘天壽譽為“六法皆備”、豐子愷贊為“神來之筆”。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