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惠所在的東安村,是中國鄉村中守護耕地的生動縮影。
自擔任田長以來,她把耕地保護寫入村規民約,納入“網格化”監管體系,建立起了一支巡查員隊伍。同時,東安村還在全市率先構建了人工監測、衛星影像、無人機等空中監測相結合的綜合耕地監管模式,“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發現違法占用耕地的行為,確保早發現、早制止。”王娟惠介紹。
在嚴守耕地紅線的基礎上,王娟惠還積極推進耕地的建設保護工作,開展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整合形成了優質耕地1500多畝,并實現了統一流轉、規模經營,既保障了糧食安全,提升土地效益,還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離不開科技的力量。
2022年,東安村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耕地視聯智保”改革試點,構建人防、技防兩大責任監管體系,每塊田都有對應田長和巡查員負責,且能被衛星影像監測,實現像管賬本一樣管理耕地。
如今,田里出現可能違規占用情形,巡查員手機會收到預警推送,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王娟惠親身參與該場景的建立、運行及迭代升級,深刻感受到科技力量對耕地保護的助推作用。
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活躍在廣袤的鄉土大地上,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
當記者問王娟惠,對于這些年輕人有什么建議和經驗分享時,王娟惠感慨萬千。她表示,今年是她在鄉村工作的第17年,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村干部隊伍,她倍感欣慰。她總結自己的基層工作經驗為8個字:始于熱愛,忠于責任。
王娟惠出生并成長于農村,對泥土有著深厚感情,長大后想為村里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帶著熱愛選擇了這份職業。
現場,王娟惠向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
去年夏天,王娟惠和村干部們在巡查時發現,一片耕地被違規占用建設停車場,面對對方“現在誰還靠種地賺錢”的不以為然,王娟惠和村干部們堅持推進整改,晚上商量對策、做村民工作,白天輪班盯整改,最終恢復耕地并建成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讓她有了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踏實感,也讓她對工作有了更深的責任感。
如今,東安村“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村民安居樂業,去年還榮獲省級“和美鄉村特色精品村”稱號。
“平凡的工作得以被關注與認可,這對我而言是極大的激勵與鼓舞。”談及參會的感受,王娟惠坦言,這次對話讓她更堅定了在鄉村振興舞臺上繼續奮斗的決心,也讓她更深刻理解耕地保護工作的分量。“每一寸耕地,都關乎著國家的糧食安全,關乎著鄉村的未來發展,容不得絲毫懈怠。”
見面會的最后,王娟惠期待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去創造更多鄉村故事。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