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桐鄉新聞>桐鄉·人物

全桐鄉沒幾個!他一出攤,就要排長隊

2025-04-29 14:25   來源: 桐鄉發布    作者: 記者|祁蘭 攝影|張廣天   編輯: 周洋 發表于:  浙江桐鄉

  “磨剪子……戧菜刀……”曾經,這清脆的吆喝,在桐鄉街頭巷弄回響。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聲音漸漸在喧囂的城市里“隱身”。

  但總有人,不愿讓老行當就此“謝幕”。

圖片

  說起沈雪生,大多數人會覺得陌生,但提起“磨刀的沈師傅”,鄰里間卻無人不曉。他磨了近半個世紀的刀,仍守著那塊磨刀石,用雙手為傳統手藝“續命”。

  “磨刀怎么收費?”“免費。”

  初見沈雪生,是一個周末早晨。他坐在小區樓下,來往的居民總會被他吸引,紛紛停下腳步湊過來“打聽”兩句。沒有一聲吆喝,卻自帶“吸粉”魔力,沒一會兒,就圍出了一圈人,熱鬧得像“趕集”一樣。

圖片

  大家把各自的刀拿出來,你一把、我兩把,堆在他身邊,像是在排隊等著“重生”。

  一條長約一米的長凳,一頭斜搭著自制的磨刀斜坡,凳腿邊綁著一個用礦泉水瓶蓋戳洞改造的簡易噴水器;旁邊放著一個舊水桶,里面碼放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近十塊磨刀石——這便是沈雪生的全部行頭。

圖片

  磨刀前,沈雪生先摸了摸刀背,瞇著眼對著刀刃“掃描”一番,像是在盤算怎么下手。待老花眼對焦清楚后,他從凳子下拽出一個改裝的礦泉水瓶,“呲”地一下,朝著刀面灑上一層水,把刀面上的污垢與鐵銹清擦一遍后,前后來回推,先在粗糙的磨刀石上磨,之后換成表面光滑的磨刀石,按照刀面上的各個不同受損位置進行打磨。

圖片

  “刀磨得這么好的,全桐鄉沒幾個。”市民李先生匆匆趕來,手里不僅拿著自己家的菜刀,還捎上了鄰居的。他把刀往地上一擱,沖沈師傅喊了聲:“麻煩您啦!”便轉身走了。

  從1978年開始在縣前街擺攤磨刀,到如今總能在小區活動、便民集市里“偶遇”,47年的磨刀生涯,沈雪生的聲名早已傳遍整個桐鄉。

圖片

  “當年從爐頭下鄉回來后,就被分到了縣前街的煤氣廠。”對于當時剛24歲的沈雪生來說,下班后總覺得時間富余,為了打發時間,也為了補貼家用,就在剛分配工作的第一年,他“解鎖”了磨刀的手藝。

  “當時一個月工資大概十幾塊,磨一把刀能賺2到3毛,下班能磨十幾把,周末的時候能磨五六十把。”沈雪生說,有時候周末就能賺半個多月的工資。

圖片

  正是靠著這日復一日的磨刀,這名74歲的磨刀人不僅養大了孩子,撐起了一個家,也在這份手藝中找到了自己的潛在價值。

  傳了幾千年的手藝,沈雪生總想著多延續一陣,所以至今他都放不下磨刀。“可以鍛煉身體,打發時間,還幫了別人忙。為啥不做?”看到一把把銹鈍的刀在自己手里煥然一新,他特別有成就感。

  “沈師傅你別多心哈,再過幾十年,這手藝怕就沒了吧……”其中一位阿姨,忍不住問。沈雪生大度一笑,絲毫不介意:“是啊,我們可能都是最后一輩會磨刀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學。

圖片

  常年磨刀,一不小心就會把手指割破,沈雪生的雙手早已傷痕累累,十指布滿老繭和難以洗凈的灰跡,而拇指和食指關節也已經有些變形。但這些,從未讓他停下手中的活計。

  時代在變,磨刀這門手藝也漸漸淡出了生活的舞臺。但一把把刀在沈雪生的手上,被反復打磨,重煥生機,變得鋒芒畢露的同時,也磨出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或許有一天,磨刀聲會徹底成為回憶,但一個個磨刀匠的故事,會像那些被磨得锃亮的刀刃一樣,永遠在人們心中“閃閃發光”……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