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桐鄉的家庭醫生團隊,一支由多名專業人員組成的基層健康“守護者聯盟”,以家庭醫生為主體,專科醫生、慢病專家為支撐,社區護士、公衛醫生為補充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5月19日是第15個“世界家庭醫生日”,讓我們走近這些基層守護者,感受那份浸潤在平凡歲月中的醫者仁心——
近日,剛做完腹部手術的屠甸鎮恒豐村村民李阿姨(化姓)需要長期臥床休養,但術后傷口護理成了難題。就在家屬一籌莫展之際,他們想起了簽約的家庭醫生服務。一個電話打過去,恒豐村家庭醫生張天煒立即帶著醫療箱上門,仔細檢查傷口情況,手把手教家屬護理要點。

“傷口要這樣消毒,敷料要這樣更換……”張天煒一邊操作一邊耐心講解。此后連續十多天,無論刮風下雨,張天煒都會準時出現在李阿姨家中,不僅完成專業換藥,還會細心詢問恢復情況,調整護理方案。這份堅持讓李阿姨一家感動不已,“張醫生就像自家親人一樣貼心?!?/p>
這樣的暖心服務在桐鄉并非個例。近年來,當地衛生院持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用實際行動打通了基層醫療服務的“最后一米”。如今,“小病找家醫、大病有指引”的就醫新觀念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居民正在享受家庭醫生帶來的健康便利。
洲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辦家庭醫生張中生來自河南省,剛來桐鄉時最大的困擾不是醫術,而是聽不懂老人家的“土話”?!?年前初到桐鄉時,我連基本的方言問候都聽不懂。”如今,他不僅能流暢交流,還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人”。

多年前的一個深夜,患有多年高血壓、糖尿病的吳阿姨(化姓)突然出現頭暈惡心癥狀。老伴朱大伯(化姓)很快想起張中生生在健康講座中強調的“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突發癥狀要警惕”,立即撥打了120。
當晚正是張中生值班,接到電話后,他立即趕往現場。經過檢查發現,吳阿姨血壓高達160/92mmHg,結合多年管理其慢性病的經驗,章醫生當即判斷可能是腦卒中發作。
情況緊急,面對狹窄的樓道,張中生用“公主抱”的方式將吳阿姨抱上救護車,爭分奪秒送往桐鄉二院。經確診為腦梗塞后,醫院立即進行溶栓治療,吳阿姨最終康復良好,沒有留下后遺癥。
“多虧了張醫生平時的健康宣教和及時救治?!敝齑蟛屑さ卣f。這個案例也印證了家庭醫生對慢性病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性——從日常健康指導到緊急救治,為居民健康保駕護航。
石門鎮民豐社區衛生服務站主管護士章曉麗有著12年的醫院內科護理經驗,在轉崗成為了一名社區護士后,把醫院的護理理念帶到了社區。她創新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每周在微信群答疑,每月組織面對面指導。

患者陳大爺(化姓)患高血壓多年,卻總嫌吃藥麻煩。章曉麗沒有簡單說教,而是拿出血壓記錄本耐心解釋,“您看,每次漏服血壓就升高?!彼€為陳大爺定制了“限鹽食譜”和散步計劃,并讓家屬設置用藥提醒。經過兩個月的隨訪,陳大爺不僅養成了按時服藥的習慣,還成了社區健康宣傳員。
在數字化醫療快速發展的今天,桐鄉這支團隊的服務也在不斷升級。他們通過遠程會診聯通市級醫院專家資源,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這種“家庭醫生+”的服務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我們多走一步,居民就少跑一趟。”在桐鄉,像這樣的家庭醫生團隊還有很多,他們用專業和愛心,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基層健康防線,讓“小病不出村、大病早發現、健康有保障”的愿景成為現實。正如村民們所言,“有了家庭醫生,健康就像多了個‘守門員’?!?/p>

近年來,桐鄉市持續優化家庭醫生服務,目前由市、鎮、村三級醫護人員共同組建“三師”簽約團隊169個,家庭醫生共計557人,重點人群簽約252491人,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95%。
2025年,我市將以老年人、慢病患者、0-6歲兒童、孕產婦等人群為重點,持續推進“藍色天使 牽手健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牌建設,在做細做實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等服務的基礎上,根據簽約居民人群分類和健康狀況,提供針對性預防保健、健康管理、上門服務等服務。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