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6200多個日夜的堅守,沈海群用溫柔與堅韌“嵌合”在精神科護理的齒輪上,讓無數破碎的心靈重獲轉動的力量。在嘉興市康慈醫院特需精神科,這位護士長的每一天都是從同樣的場景開始的。
清晨交班后,沈海群推著藥車開始了例行查房。她熟練地核對藥單,將藥片分裝進小藥杯。“老周,該吃藥了。”她輕聲提醒3床患者。17年來,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重復,而沈海群始終保持著最初的耐心與細致。

正是這份責任感,促使她不斷思考如何提升護理質量。傳統藥車藥品易灑落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經過反復試驗,她終于創新研發了《一種醫療護理用移動推車》。這項發明采用限位組件和支撐組件設計,通過精巧的機械結構牢牢固定派藥杯,不僅解決了藥品運輸的安全隱患,更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效率。

沈海群的雙手托起的不僅是患者的藥盒,更是他們搖搖欲墜的精神世界。在一次團體心理活動中,16歲的抑郁癥患者小雨(化名)始終蜷縮在角落,低頭沉默。當其他患者分享“最想被聽見的話”時,她顫抖的紙條上只寫著“沒人聽我說話”。
細心的沈海群注意到這個細節,她輕輕蹲在小雨面前說,“我的耳朵現在很空,可以借給你哦。”說著,她給了女孩一個溫暖的擁抱。在沈海群的懷抱里,小雨僵硬的身體漸漸放松,淚水奪眶而出,“他們總說我想太多,是我的問題……”這是小雨入院以來第一次敞開心扉。
活動結束后,小雨將親手繪制的向日葵送給沈海群,“姐姐,你的擁抱像陽光照進了裂縫。”這個瞬間讓沈海群深深體會到,有時治愈心靈的,不只有藥物,更是一個充滿理解的擁抱。

17年間,沈海群珍藏了太多感動,康復患者緊握她的雙手表達的感激,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忘記親人卻仍能喚出她的名字,沉默寡言的患者遞上的親筆書寫的感謝信……“他們生活在灰暗里,我們的關心就像一縷微光。”沈海群用專業與溫情,詮釋著“白衣天使”的動人模樣。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