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7點,桐鄉市中醫醫院ICU(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沈小平已經換好工作服開始查房。25年的護理經驗,讓沈小平能在一秒內判斷管路異常,也能花半小時只為幫一位躁動患者找到最舒適的體位。
病床上,插著管子的患者手臂突然動了一下。沈小平立即放下記錄板快步上前,一手輕托患者手腕,一手嫻熟地調整約束帶。“在ICU,約束帶不是束縛,而是守護生命的‘安全帶’。”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后,凝結著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教訓。監護儀的“滴答”聲中,警報突然尖銳響起——一位無意識的躁動患者掙開了約束帶,扯掉了呼吸管,在病床上劇烈掙扎。
沈小平沖上前用身體護住患者,手臂被患者無意識地抓出數道血痕,最終在五名醫護的配合下才穩住局面。“那次經歷讓我明白,約束帶不僅要牢固,更要尊重患者的尊嚴。”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沈小平開始了約束裝置的改良之路。經過5個版本的不懈改進,她研發的《一種用于病人護理的醫用約束裝置》最終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如今走進ICU,可以看到沈小平團隊創新應用的系列護理技術——那些巧妙置于患者腳踝處的米白色“減壓球”,超聲引導下的動脈穿刺置管技術,治療失禁相關性皮炎艾條灸療法等,這些創新技術在危重患者皮膚護理和生存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里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倒計時,我們必須溫柔以待,也必須分秒必爭。”在ICU病房里,沈小平不僅要細致呵護患者的每一處需求,更要時刻保持戰斗狀態,與死神展開一場場無聲的較量。

突然,刺耳的警報聲打破了病房的平靜。“11床血氧急速下降!”沈小平的聲音瞬間緊繃。只見她一個箭步沖到床前,雙手已本能地開始開放氣道。
“準備氣管插管用物!”“呼吸機安裝!”她的指令干脆利落,護理團隊立即形成搶救陣型。沈小平按壓的雙手始終保持著每分鐘110次的精準頻率,直到那道象征著生命的曲線重新開始跳動。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