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
人員流動頻繁、氣候多變
傳染病高發
桐鄉疾控提醒
要繼續做好對
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性腹瀉、
手足口、登革熱、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的預防
讓安全與健康助力美好的假期
1.呼吸道傳染病
“五一”假期人群聚集,仍存在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水痘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感染風險。建議群眾,尤其是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體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重點人群,外出應加強個人防護(戴口罩等),規避人群聚集場所及密閉空間,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多通風,防范呼吸道傳染病感染發生。
2.感染性腹瀉
“五一”期間,大家在游玩的同時享受各地美食,此時需警惕腸道致病菌“菌多勢眾”“乘虛而入”。
1.從“手”做起,講衛生,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正確、認真洗手,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飲食安全。
2.適度飲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保證胃腸道免疫能力,避免胃腸道疾病發生。
3.正規渠道購買新鮮、合格食材,生熟食物要分開加工保存。菜品盡量熟制,燒熟煮透,尤其水(海)產品烹飪要達到安全要求。帶有食物殘渣的器皿、刀具、砧板需經常清潔消毒。水果和蔬菜食用前應認真清洗。冰冷奶制品應加溫后飲用。
4.外出、旅行期間謹慎飲食,關注飲食、飲水衛生。盡量選擇熟制菜肴、喝開水,慎食涼菜、刺生類、生腌制品等高風險食品。
3.手足口病
5月氣溫逐漸升高,利于腸道病毒傳播。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常見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皰疹。要注意兒童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消毒玩具和餐具,避免帶兒童去人員密集的場所。

4.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由新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降低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損傷而衰竭。該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多發于春、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4-9月為蜱蟲活躍期。假期中計劃去親近大自然的小伙伴如不注意做好防護,會大大增加蜱叮咬的機會,因此請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減少高危場所暴露。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蜱類主要棲息地長時間坐臥、晾曬衣物。
2.做好個人防護。野外活動時盡量穿淺色光滑長袖長褲,扎好領口、袖口和褲腳,不要穿涼鞋,定時檢查衣服有無蜱。避免去灌木叢中。皮膚裸露部位噴灑或涂抹驅避劑。野外活動回家后及時洗澡,同時認真檢查頭發、耳朵、頸部、腋下等褶皺處是否有蜱侵襲。
3.正確處理蜱蟲叮咬。一旦發現皮膚有蜱蟲附著,不要生拉硬拽,以防蜱蟲口器折斷。條件允許時,最好尋求醫生的幫助;自行處理時,最好用酒精涂在蜱蟲頭部,以“麻醉”蜱蟲,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鑷子將蜱蟲去除;清除蜱蟲后,用碘酒、酒精做局部的消毒處理。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蜱蟲。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的流出物,也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4.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動史者,應當對蜱傳疾病保持警惕。蜱蟲叮咬后2周內出現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等疑似癥狀時,請盡快就醫,并主動告訴醫生可能的蜱蟲暴露史。

5.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蟲叮咬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通常起病突然,發熱多持續2-7天,可伴有皮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有些人會發展為重癥,臨床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嚴重臟器損傷等,甚至出現死亡。登革熱主要流行于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中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和美洲的流行最為嚴重,可常年發病。五一出國游玩,要做好健康防護,謹防登革熱感染。
1.在登革熱流行區旅游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并使用驅蚊液,防止蚊子叮咬。
2.酒店、民宿房間應關好紗門、紗窗,房間可安全使用蚊香、滅蚊氣霧劑等,尤其要注意嬰兒床和嬰兒車,也要裝置蚊帳。
3.避免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4.如果出現發燒、皮疹等疑似癥狀,應及時就診并主動說明被叮咬的情況。
5.登革熱疫情發生國家(地區)旅居史人員回桐后,需開展兩周健康監測,如果出現發熱,要及時就診并說明旅行史。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