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偉為患兒檢查喉嚨。受訪者供圖
近段時間,是支原體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孩子們更是易感人群,高橋街道中心衛生院的兒科診室人滿為患。
“咳得兇不兇?發燒多少度?”該衛生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范東偉一如往常靜靜聽、仔細問,為患兒查體、開單、交代用藥等。一整個上午,范東偉沒有喝一口水,一方面是患者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盡量減少去廁所的次數。走廊上,是等待看病的患兒和家長。診室的門不停地開與關,范東偉的臉上有些疲憊,但他始終保持著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地接診每一名患兒。
以“心”換“心”
從醫27年,范東偉深知,每個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內心都是充滿煎熬和無助的。“孩子生病了,家長總是特別著急,甚至焦慮,我們盡可能多地花費一些精力,做一些宣傳科普的工作。”范東偉說。
1996年,完成學業的范東偉踏上工作崗位,開始了一名兒科醫生的職業生涯。作為豐氏中醫兒科第五代傳承人,“以孩子為先”不僅是范東偉的職業理念,也是他的行動。
兒科患者都是嬰幼兒,他們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不適感,只能通過哭鬧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適。“孩子哭鬧定有不舒服的地方,一般會先排除饑餓、屎尿等引起的不適,隨后觀察是否有腹痛、瘙癢等,再通過相關檢查判斷是否有疾病,比如疝氣、鞘膜積液以及發燒等癥狀。”范東偉說。
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做到有效診療,所以聽懂孩子的哭聲很關鍵,要做到“循著哭聲查出病因”。范東偉表示,自己的診療工作就像開展刑偵工作,需要從里到外,逐一排查,并結合邏輯推理,最終找到“致病兇手”。
做好兒科醫生,除了需要抽絲剝繭般的診療思路,更需要有愛心、耐心和細心。多年前,范東偉接診了一名蛋白質過敏導致生長發育嚴重滯后的患兒,孩子2歲多了卻只有10多斤。
“這個孩子腸胃功能極弱,喝完奶就又吐又拉,吃點米湯、小米粥,就直接便血了,家長已幾近崩潰。”吃不了藥,范東偉提出了外敷治療的方式,將溫補腸胃的中草藥通過藥湯泡腳、藥粉貼肚臍等方式,為孩子緩緩治之。
經過四五年的治療,孩子終于能進食了,逐漸從米湯到稀飯,再到米飯,也能慢慢接受氨基酸奶粉了。進食正常了,孩子的抵抗力也提升了,隨之也進入了正向循環。
如今,孩子已經11歲,不僅身高體重和常人無異,同時也成長為了一名身心健康的快樂兒童。現在只要有頭痛腦熱,孩子媽媽還是會帶著她來到范東偉的診室,這便是愛心、耐心和細心換來的“放心”。
初心不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診療的范圍越來越廣,疾病劃分也越來越細,像生長發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家長也是越來越重視。
這么多年來,范東偉除了干好診療工作,也保持著學習的狀態,對于腺樣體肥大、鼻炎、焦慮等兒科疾病的治療,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并且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得到了患兒家屬的肯定。
如今“高橋豐氏兒科”名聲在外,每年都有超1.8萬人次患兒在家長的陪同下從周邊鄉鎮,甚至從杭州、湖州、海寧等地趕赴而來,這是對“豐氏兒科”的信任,也是對范東偉的認可。
“讓小朋友不生病、少生病,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初心和夢想。”采訪結尾,范東偉有些動情地說道。對孩子的愛和責任,也許就是他一直堅守在兒科一線的源動力。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