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手媽媽王女士(化名)一臉焦慮地來到桐鄉市婦幼保健院母乳喂養咨詢門診求助。據王女士介紹,寶寶出生后因為黃疸住院,因此寶寶差不多到快滿月才開始喝媽媽的奶。其間,王女士一直堅持吸奶,但乳汁仍是不足,同時還存在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寶寶大多數時候都拒絕親喂,這讓王女士感到很失落。
為了堅持母乳喂養,王女士來到市婦保院咨詢。母乳喂養咨詢師張曉紅對王女士和寶寶進行了整體評估,并通過面對面溝通,向王女士分析了乳汁不足、寶寶拒絕親喂的原因——乳頭混淆只是表象,親子聯結的缺失才是問題的根本。隨后,張曉紅鼓勵王女士和寶寶多做親子肌膚接觸,按需哺乳,并手把手指導適合哺乳的體位和正確的含接姿勢。
生活中,有不少像王女士這樣為母乳喂養焦慮的新手媽媽,從寶寶降臨那天開始,各種母乳喂養問題便接踵而至,手忙腳亂、身心俱疲。
母乳喂養真的那么難嗎?來聽聽專業醫生的科普,了解一下母乳喂養好處,以及母乳喂養時,媽媽們常見的困惑及處理措施。
母乳喂養有哪些好處呢?
1.母乳是最適合嬰兒發育的天然食物,營養比例適合,最利于嬰兒消化吸收。
2.母乳中含大量的抗體,增強嬰兒免疫力,預防感染。
3.促進母體子宮收縮復舊,減少產后出血。
4.增進母子感情,提高嬰兒智力。
5.母乳喂養能延遲月經復潮,有助于避孕。
6.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預防骨質疏松。
7.母乳喂養經濟、衛生,溫度適中、方便。
8.母乳喂養消耗多余脂肪,有助于母親身材的恢復。
9.有利于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有助于家庭和諧,社會安定。
如何“啟動”母乳喂養?
成功母乳喂養,從肌膚接觸開始。寶寶出生后盡早趴在媽媽胸前進行肌膚接觸,可以減少寶寶哭鬧,生命體征更加平穩,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
同時,肌膚接觸可以減少媽媽焦慮,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促進乳汁的分泌,延長母乳喂養時間。良好哺乳的開端就是肌膚接觸,媽媽盡可能試著在產后第一時間給寶寶這個機會。
寶寶出生后,應多久哺乳一次?
按需哺乳、不限次數哺乳。在產后早期,每天的哺乳次數在8次以上,即使1-2小時哺乳一次也是被允許的,雖然媽媽會比較辛苦,但早期頻繁地哺乳不僅能夠讓寶寶吃到足夠的珍貴初乳,幫助媽媽盡快建立奶量,還能預防及緩解生理性乳房腫脹。因此,寶寶出生后,媽媽應學會觀察寶寶發出的饑餓信號及時哺乳。
寶寶發出哪些信號時,提示其想吃了?
寶寶需要吃奶的信號有哪些呢?例如:寶寶舔嘴唇、張嘴、吐舌頭、吃手、快速動眼、表現出尋乳動作等,都是寶寶需要吃奶的標志。出現這些信號,就表示可以給寶寶喂奶啦!
“哭”通常是寶寶饑餓的最終信號,哭鬧時再哺乳不僅不會讓寶寶吃得“更香”,有些寶寶還可能因此煩躁不安或拒絕哺乳,因此,“哭”不全是需要哺乳的信號,它有可能說明寶寶需要安撫。
寶寶吃奶的時間控制在多久才合適?
寶寶吃奶時間因人而異,有的幾分鐘就吃好了,有的則需要30分鐘或更久。當母乳喂養建立后,寶寶每日吸吮的頻次基本穩定,媽媽可以培養寶寶“高效吃奶”了。
如果總是吃吃睡睡,可以在寶寶停頓時間較長時,通過輕拍乳房、揉揉小耳垂、按摩背部等方式,讓寶寶保持“高效吃奶”的狀態,然后在合適的時機主動換邊哺乳。
怎么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乳房上沒有刻度,很難準確判斷吃了多少毫升乳汁,但我們可以通過大小便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第一天至少各1次大小便,第二天至少各2次大小便,以此類推。一般5天后的嬰兒,每天至少6次小便及3-4次大便。小便色清或淺黃色無異味,出生后2-3天大便逐漸由胎糞轉為綠色的過渡便,5天以上轉為黃色大便。
寶寶一直在睡覺,需要叫醒了喂奶嗎?
如果是剛出生的寶寶,在母乳喂養尚未完全建立好之前,盡量不要讓哺乳間隔超過3個小時(1-3小時都是正常哺乳頻率),頻繁哺乳有利于乳量的建立、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對早產兒、足月小樣兒、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等有低血糖風險的嬰兒,叫醒哺乳尤為重要。隨著寶寶長大,機體逐漸發育成熟,母乳喂養順利建立,在保證每天攝入總量充足的前提下,可遵循寶寶自己的作息規律。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