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正在為患者做檢查。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夜間急診一晚接診兩名卡異物的患兒。據該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費長順介紹,前來就診的兩名患兒都不足兩歲,其中一名是魚刺卡在了喉嚨,另一名則是鼻子里卡了玩具珠子。
一根2厘米長的魚刺、兩顆珠子
當天晚上,一名19個月大的女嬰由于喉嚨痛前來就診,當時孩子哭鬧不止,嘴里還一直在流口水。原來晚飯時,家里老人給孩子喂了一口魚肉,吃下沒多久就開始大哭,想著可能是卡魚刺了。
幸好魚刺卡得并不深,在壓舌板的幫助下,醫生一眼就看到了那根魚刺位于孩子的扁桃體處,于是用鑷子將其夾了出來。“魚刺還不小,有2厘米左右。”
“還好沒有進入食道,不然這么小的孩子還得接受胃鏡檢查,就太受罪了。”醫生一再提醒家長,今后給孩子喂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魚刺,盡量處理干凈后再喂。
沒過多久,又來了一名21個月大的女童,家長發現孩子的右側鼻腔內有異物,立刻帶到醫院檢查。
醫生讓家長固定住孩子的身體和頭部,一手用前鼻鏡看清患兒鼻腔內的異物,另一手用取鼻腔異物專用的鉤子,將兩顆4毫米大小的塑料珠子成功取出。
桐鄉其他醫院也頻現卡異物患兒
另一邊,在桐鄉市中醫醫院,該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李佩玲近日也接診了一名患兒。該患兒是一名幼兒園學生,由于其鼻孔出現發臭、發炎等癥狀,被家長帶來就診。
在檢查中發現,該患兒的鼻腔內塞著一塊指甲大小的海綿,鼻腔已出現糜爛化膿,而這也正是導致其鼻腔發臭的“罪魁禍首”。醫生推測,這塊海綿在患兒鼻腔內已存在一周左右。
在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診室每天也會接診兩三名因卡異物前來就診的兒童。該科室副主任鄒龍英表示,一般卡異物的孩子多為2至5歲,為幼兒園學生或者學齡前兒童,比如紙巾、花生、小豆子、玩具零件等,也遇到有小學生拿筆芯去挖耳朵,結果筆芯斷了掉進耳朵的情況。
醫生建議:暑假須加強對嬰幼兒的看管
暑期到來,對于家中的嬰幼兒要加強看管、教育,避免孩子將細小物品塞入鼻子、耳朵等處。有低齡兒童的家庭,也要避免堅果、塑料珠子、紐扣電池、硬幣等細小顆粒物隨意散落。
其次,在給孩子購買玩具時,要注意仔細檢查玩具的零件,比如小汽車的輪子、娃娃的眼睛等是否容易脫落。
此外,孩子在吃喝東西時,要避免逗笑、玩耍、哭鬧等行為,防止食物不慎進入孩子的氣管,引發窒息等后果。
如果有較大體積的異物進入了氣管,孩子出現劇烈咳嗽、紫紺等情況,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緊急情況可嘗試通過海姆里克腹部沖擊法將異物排出。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