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到了16歲才長個,孩子是不是也屬于‘長得晚’?”近日,即將上初二的男孩小軍(化名)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生長發育門診就診。
小軍爸爸身高181厘米,媽媽身高166厘米,可一直以來,小軍身高卻較同齡人矮了一截。父母以為是“晚長”,一直沒多在意??傻搅?4歲發育長高的年紀,小軍仍只有161.5厘米,并沒出現期待中的快速增長,父母這才開始焦慮。
“按照目前的骨齡進行推測,孩子的最終身高可能達不到170厘米。”接診醫生金飛燕說。
“我們俗稱的‘晚長’,指的是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即女孩在13周歲以上、男孩在14周歲以上,尚無第二性征發育,或女孩在16周歲以上,仍無月經初潮?!贬t生介紹,“像這種情況,如果孩子沒有病理性原因,就是青春發育時間晚于普通人群,在多數孩子發育完成后,他們才開始躥個兒?!?/p>
醫生提醒,不能因為父母有“晚長”的情況,就認為孩子身材矮小也是“晚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在營養攝入方面已有較大改善,“晚長”的可能性較低。醫生檢查后發現,小軍的青春期發育早已開始,不屬于“晚長”。
“男孩發育的征象往往比較隱匿?!贬t生介紹,如果男孩出現變聲,基本上已經到了青春期中后期。
值得注意的是,小軍這樣的案例并非個例。事實上,父母身高較高,孩子不一定就高。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遺傳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生長激素分泌和骨生長的情況是影響身高的重要因素。
兒童各年齡段生長發育有不同特點。生后第1年為第一個生長高峰,年生長速度可以達25cm,此后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生后第2年生長速度約為10cm;青春期為第二個生長高峰,男孩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高25-28cm;女孩約可增加22-25cm。
醫生建議,家長應每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掌握孩子的生長速率,定期進行骨齡檢測,注意觀察孩子的性發育狀態。如發現發育年齡提前或身高突然增長加快的情況,最好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發現孩子出現生長緩慢的情況,該怎么辦?
首先,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小兒生長發育??七M行針對性檢查,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干預和治療。
其次,引導孩子形成合理飲食的好習慣,不偏食,少吃零食、燒烤、反季瓜果等,不盲目食用保健品。
最后,保證孩子有適當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此外,應多進行跳躍、跑步、摸高、打球、跳繩、單杠、引體向上、游泳等運動,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