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亚洲欧美日本另类3344-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生活健康>醫療·保健

冬季養生“關鍵期”來了!

中醫“冬季養生秘訣”請收好
2021-12-09 09:37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中心記者 孫溟苑 通訊員 周麗平   編輯: 金悅歡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

  常言道,大雪一過,寒冬將至!而養生也到了關鍵時期。

  面對寒冷的天氣,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桐鄉市中醫醫院(以下簡稱“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繆曉明的“冬季養生秘訣”。

  繆曉明近照。受訪者供圖

  頭部保暖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繆曉明告訴記者,在近期門診中,因為頭暈前來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近一半患者經檢查發現是腦梗。

  “引起頭暈的病因有很多,一旦出現頭暈問題。如果不是感冒,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其實不然,天氣轉冷對心腦血管影響較大,也會引起人頭暈,嚴重的還會引發腦梗。”繆曉明解釋道,由于低溫的刺激,人體血管會自然收縮,直接影響到我們血液的流通速度和血液循環順暢度。所以,對于本身就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冬季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季節。

  因此,保暖工作不容忽視,尤其是頭部保暖。“所謂的保暖工作不單單指多穿件衣服、多蓋條被子,出門戴個帽子,而是要根據氣溫適時增減衣物、被褥。”同時,繆曉明提醒,如果突然間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情況,特別是伴有心悸的,一定要盡快就醫。

  腳部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在嚴寒的冬季,保護我們的雙腳尤其重要。

  今年75歲的張奶奶患有糖尿病,前幾天,子女在給老人洗腳的時候,意外發現她的大腳拇指有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傷口,且有潰爛的跡象,于是趕緊把她送到市中醫院治療。

  繆曉明檢查發現,老人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特異性慢性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多伴有下肢神經或(和)血管病變,早期臨床表現多為下肢麻木、刺痛等,繼而出現足潰瘍、壞疽甚至合并感染等現象。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繆曉明說,冬季天氣寒冷,易引起血管收縮,雙腳的血液供應較平時減少,且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神經敏感度會下降,對于疼痛、溫度并不敏感,因此容易引發糖尿病足。

  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冬季如果要泡腳的話,水溫宜在40度左右,同時,繆曉明提醒,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覺時不宜用熱水袋焐腳,易引起燙傷,且這類燙傷救治較麻煩。

  那么對于普通人而言,冬季該如何做好腳部保暖呢?繆曉明建議,除了日常防寒保暖外,每日可用中藥煮水泡腳,如雞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等,且人體腳底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泡腳可以刺激相應的穴位從而實現保健養生的效果。

  腹部保暖

  “冬季,消化道疾病患者也明顯增多,多為胃痛、腹瀉等。”繆曉明說。

  “脾胃是需要溫養的,就好比水流,一旦遇冷流動就會減速。一旦脾胃功能不好,消化道的疾病就找上門了。”繆曉明提醒,到了冬季,一定要忌吃冷食,多吃羊肉、雞肉、生姜等溫熱的食材,并做好腹部保暖。

  此外,民間素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寒冷的冬季,蘿卜能健脾通氣,是不錯的養生食材。

  運動收斂

  古人云,冬天要收藏。何意呢?繆曉明解釋,從養生角度來說,冬天不宜劇烈運動。

  冬季的戶外運動要以鍛煉心肺功能為主,最佳的選擇就是慢跑。選擇陽光相對充足,氣溫適宜的清晨和午后,比如早上的8點到9點,下午的1點到3點。

  另外,冬季運動不能忽視熱身這個步驟,讓全身的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提供運動所需的身體環境,可以有效減少低溫造成的痙攣和肌肉拉傷情況。運動過程中,要隨著運動量和時間的遞增,緩緩脫衣,以散熱和少裸露為宜,運動后第一時間擦干汗液,謹防感冒。

  最后,關于冬季進補問題,繆曉明建議不要過度進補,“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會導致體內精氣外泄。”

  此外,膏方養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市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去醫院選擇相應的膏方進行調理。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