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仙
1984年夏天,蟬鳴把空氣烤得發燙,我攥著那支潔白的粉筆站在講臺前,手心的汗幾乎要將它融化。十八歲的夏天,我揣著師范畢業證和一紙分配通知,在鄉村小學復式班的黑板前,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堂正式的課。
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時,二十多雙眼睛齊刷刷看向我。一年級的小不點們還坐不穩,有的抱著書包啃衣角;二年級的學長學姐們倒坐得筆直,卻都抿著嘴偷偷打量我這個新老師。前排扎羊角辮的小姑娘突然奶聲奶氣喊:“老師,你好小呀!” 惹得全班哄笑,我握著粉筆的手更緊了,轉身在黑板上畫了個大大的笑臉,粉筆與黑板摩擦的“咯吱”聲漸漸撫平了教室里的躁動。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成長從來不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是某個瞬間突然降臨的重量。
第一堂課要同時教一年級拼音和二年級識字。我提前在小黑板上寫滿拼音字母,剛教完 一年級的“a、o、e”,二年級的男孩就舉手:“老師,‘天’字為什么有兩橫呀?”這個問題讓我愣在原地,看著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我突然意識到教育從來不是照本宣科的講述,尤其是面對這些六七歲的孩子。
后來的日子里,我漸漸學會了把拼音編成兒歌,讓一年級孩子邊拍手邊念;給二年級講 “天” 字時,就帶他們到操場看天上的云彩,說 “上面一橫是天空,下面一橫是大地,人站在中間就是天”。那支粉筆不再是束縛我的工具,反而成了連接課本與童真的橋梁。復式班的課堂總像熱鬧的小集市,這邊剛教會“b、p、d” 的區別,那邊又要輔導造句,常常一節課下來嗓子都啞了。但當看到一年級小不點舉著歪歪扭扭寫著“老師好”的紙條跑過來時,所有疲憊都煙消云散。
粉筆灰落在肩頭時,常常讓我想起師范李老師的話:“教小孩子要眼里有光,心里有愛,他們才會跟著你往前跑。”十八歲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還不太懂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直到有天下雨,二年級的孩子把自己的雨傘塞給我,說:“老師你住得遠,我們家近。”才明白教育最神奇的魔力,是能在心靈播下溫暖的種子。
第一個學期結束時,孩子們把自己折的紙飛機塞給我,每張翅膀上都畫著個拿著粉筆的小人。走在放學的鄉間泥濘小路上,手里那支用短了的粉筆硌著掌心,像一枚滾燙的勛章。我突然意識到,十八歲這年拿起的不僅是一支粉筆,更是一份關于責任與成長的契約——這不是短暫的停留,而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
多年過去,我依然珍藏著那支短粉筆。它讓我明白,青春最動人的模樣,從來不是溫室里的嬌艷,而是敢于用稚嫩肩膀扛起責任的勇氣。就像那些默默磨損自己的粉筆,看似平凡的付出,卻能在孩子們心里刻下永不褪色的光亮。當我們愿意蹲下來傾聽童心,自己的世界也終將被純真照亮,而這份職業賦予的溫暖,早已成了我人生最堅實的底色。
○沈明仙 退休教師,愛讀書,喜畫畫,已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散文多篇。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