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宏
寫下這個題目時,我自己也啞然失笑了。吃葉子,當然不是吃樹葉子,而是吃盛夏里有趣的菜葉子。
盛夏天氣雖然炎熱,但天地之間,各式蔬菜茂盛地生長,品種繁多,讓人聯想到蓬勃的生命。
“看我買到了什么?”妻子一進家門,臉被曬得紅撲撲的,顧不得擦汗,興奮地從塑料袋中掏出一把菜葉子,像小孩子一樣舉著讓我猜猜菜名。
這葉子鮮綠綠、翠生生,我一看,居然是久違的番薯葉子。
“我在露天菜場買到的,是農家自己田里摘的,新鮮的很!晚上這個菜由你負責,是炒還是涼拌,隨你。”
我一口應允,晚上吃到了今夏第一頓炒番薯葉,還別說,口味獨特。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番薯葉多數是摘了喂豬吃的,它的營養價值是慢慢地被充分認識到的。事情就是這樣有趣,現代人對番薯葉的認識與研究更加科學和精準,現在公認的常識是,番薯葉與番薯一樣,是個好東西,于是葉子在這個季節成為人們喜愛的一道時令小炒,不僅在普通餐館可以看到,甚至出現在城市的高檔餐館里。
在露天菜場,妻子三天兩頭能淘到農家土菜,你還別說,有些在超市里還真買不到。露天菜場一般只做一個早市,本來就是方便周邊居民買菜與近郊農人出售土貨。
接下來,買到的是莧菜,在我們杭嘉湖一帶,其實讀音近似“汗菜”。莧菜在超市我倒是見過有售,但農家的,勝在一個新鮮。莧菜葉子,綠中夾著紅,給人紅衣綠裙的感覺。其實早些時光,莧菜葉子似乎也是不大食用的,我們更多知道并吃的是莧菜梗。在我的印象中,紹興人的霉莧菜梗那叫一絕,喜歡的人情有獨鐘,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霉莧菜梗跟臭豆腐類似,都有著濃烈的異香味,最適合用來下飯。莧菜葉子的營養價值也是后來被重視起來,炒制出鍋,品相紅紅綠綠,連湯水也是紅盈盈的。莧菜雖好,但有一禁忌,不能與甲魚或龜肉同食,道理類似螃蟹不能與柿子同食。
“下一次,你會買到什么葉子?”我笑著打趣道。
“其實我一直在等南瓜葉子的出現。”妻子很認真地說。
再接下來,南瓜葉子真的出現了!
“你知道嗎?賣南瓜葉的是一個中年男人,在一個不顯眼的攤位,也許他不確定會不會有人來買南瓜葉,他顯得有點不自信。我看著葉子有點像,但又不確定,就上前問了一聲,巧不巧?”
這南瓜葉處理起來相對麻煩一點,因為葉片上有小小的絨毛,如果不去除,就會影響口感,讓口腔與喉嚨不舒服。要先把南瓜葉面上的筋絡撕去,再把南瓜藤上的一層外皮剝去,這樣絨毛就除去了,口感會脆嫩一些。當然,最簡易的制作依舊是炒制,一道夏令小炒出鍋了。
民間有“盛夏食三葉”的說法,天南地北,“三葉”的說法也沒有定論,但番薯葉大概率是入圍的。這個夏天,吃生活中最常見的葉子,亦是一樁樂事!
○沈志宏 現任職于桐鄉市高級中學,嘉興市作協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