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賣魚橋畔,如花綻放的歲月

2025-04-17 09:39   來源:    作者:    編輯: 周洋 發表于:  浙江桐鄉

樂憶英

  賣魚橋位于烏鎮中市,跨車溪市河,建于何時已無考。以前有橋聯:“小泊長行,船影自隨流水遠;熙來攘往,市聲何止賣魚橋。”解放初拓市河時拆毀,1966年12月再次開拓車溪市河時,改建水泥橋,名“紅衛兵大橋”,百姓則沿用舊名“賣魚橋”。

  我家就在賣魚橋西堍,往西三四十米,是烏鎮中學。再往西數十米,是烏鎮二小(后改名植材小學),我讀書時,學校離家近,早上開教室門的鑰匙就由我保管。我讀三四年級的時候,賣魚橋東堍每天坐著一個盲子,年約五六十歲,手握一根竹桿,面前放一只碗,旁邊還有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盒子,他每天坐在那里,嘴里還輕聲哼唱著,調子拉得很長,也不知是哪里人。

  過了賣魚橋,是賣魚白場,面積有數十畝。白場西首靠近賣魚橋的地方,立有一座高大的水泥碑,上面畫著“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的彩色宣傳畫,面朝車溪市河。白場南首是輪船碼頭,這是小鎮唯一與外界聯系的窗口。白場東臨公園,公園大門朝西,直對的那條道路兩旁,長著十余棵又高又大的楓楊樹,垂下一串串果子像小元寶,我們叫它元寶樹。那時的公園不賣門票,誰都可以進去。往南是一條新辟的路,叫新華路,千余米長,一直到東市河,那里是觀前街的茅盾故居和修真觀戲臺。

  賣魚橋西堍的飯店,在烏鎮算得上是最好的飯店之一,位置也佳,對岸是輪船碼頭。賣魚橋飯店專營酒菜面飯,因為廚師姓王,綽號“王蹺”,所以不少人稱“王蹺飯店”,名號甚至蓋過了“賣魚橋飯店”,他燒的菜蠻有名,最拿手的是炒三鮮、糖醋魚、炒豬肝。早餐的面,“三鮮蓋澆面”,一絕也,兩角八分、二兩半糧票一碗。尋常百姓大多吃嚕嘴面(鹵汁面),其實是蔥花小面,九分錢加二兩半糧票,面韌湯鮮,呼嚕一下,還沒過癮就光盤了,至今難忘。那時,燒餅(大餅)四分油條三分。胡蜂窟(梅花雞蛋糕,洗沙餡加板油、紅絲綠絲)五分,軟糕也是五分(有糖糕、肉糕,糖糕白糖餡,上面紅絲綠絲),百熱沸燙,輕輕一咬,肉餡兒裹著鹵湯,那叫一個鮮美。

  飯店南側是常春橋,原名安利橋。常春橋下是西市河,連接車溪市河,至今沒變。早在明代時,此地為常春坊,明代趙桓的《常春坊詩》云:“安利橋南五色景,呈奇驀貴諸般并。敲鑼擔雜賣花聲,招酒旗兜擎傘頂。”這個地方的熱鬧由來已久,故鎮志載:“當鎮之中,四達之衢。”

  那時候,家家戶戶離不開河,燒水做飯,汲用河水,車溪市河常年由南流向北,最終匯入太湖。水活,河中的魚蝦成群,我經常在西市河里釣魚,用蚯蚓釣鳑鲏魚或蝦,用蒼蠅釣?鰷魚,釣一個下午,能釣半提桶。常春橋南堍是水作社(豆腐作坊),水作社西鄰是羊腸作,兩作所產生的廢水,從地下暗溝排入西市河,故此處的?鰷魚、鳑鲏魚及河堤邊的蚌特別多。有一種蚌,比手掌心小,外殼金黃色,有波浪紋,且特厚,現在可能絕跡了。那時有人說,這種蚌殼可以賣錢,為此我攢了許多,放在一個盒子里,后來搬了幾次家,最終不知扔在哪兒了。

  常春橋南二十米,是烏鎮旅館,旅館南鄰是混堂(浴室)。南宋時,烏青鎮是京城臨安的后花園,此地北有北瓦子,南有南瓦子,熱鬧非凡,兩鎮規模甚至超過崇德縣城。傳說,有個老嫗在這里開了一爿漿粽攤,某天來了個老頭吃豆漿,老嫗對待客人很熱情,老頭吃完,問老嫗生活中最苦的是什么,老嫗埋怨這里的蚊子太多了。老頭聽了,拿出酒葫蘆吮一口,往空中吐去,從此這個地方的夏天,蚊子就很少了。這個仙家大約又是呂洞賓。

  清中期,賣魚橋堍有爿鹵味小店,店主姓許,所制五香醬雞遠近聞名,這是烏鎮三珍齋的前身。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與清軍在烏鎮征戰,許氏醬雞店盡毀。后有許氏徒弟黃阿五,在中市觀后街開設五香醬雞,店號三珍齋。

  夏晚,賣魚橋上乘風涼的人很多,都是附近的人,北柵口、西柵口的人家,干脆搬了長條凳到橋上,車溪河寬闊,有風,從河面上呼呼吹過來,十分涼爽,至半夜,還有人從家里拿了草席和毛毯,往橋面上一攤,整夜都睡在橋上。

  1979年,我小學畢業那年夏天,有一天傍晚,我拎著竹籃去西市河汏碗,驀然見到河埠停著一條烏篷船,船艙里坐著那個盲子,雙手捧著碗,“呼嚕呼嚕”地喝粥。聽岸上的人說,是盲子的家人來接他了。船上的人都戴著烏氈帽,曾在課本上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頭戴烏氈帽是紹興農民的一個鮮明標志。此后,在賣魚橋上再也沒見到那個盲子。

  后來,賣魚白場上建了“烏鎮電影院”,隨后,又建造了占地3畝的工人俱樂部。賣魚白場漸漸消失了,電影院、俱樂部北鄰又相繼建造職工宿舍等,只剩下西面臨河的籃球場。再后來,我家也搬到了常豐街,從此很少經過賣魚橋。

  某日,由隆源路折入轉船灣,對岸是原烏鎮中學,再往西不遠是景區東大門,位置正好在小學與中學的中間,曾經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的地方,如今依然熙熙攘攘,人頭攢動。

  相比之下,賣魚橋畔卻顯得相當冷寂,飯店、旅館、浴室、輪船碼頭還在,那些活蹦亂跳的人、天真爛縵的事,卻早已塵封在記憶深處。

  ○樂憶英 烏鎮人,中國民協會員、省作協會員,已出版《同桌的你》《紅塵無夢》《烏鎮民俗》《歷代烏鎮舉人考略》等。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