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燦
下班的路上,手機“叮咚”一聲,屏幕亮起,并發出提示音:你有新短消息,請注意查收。打開信息一看,是姐姐從老家寄來的包裹——彌陀豆粑。
作為一個長期漂泊在外的彌陀人,家鄉的彌陀豆粑,是我心中那根最敏感的思鄉之弦。無論我走得多遠,離開多久,它的味道始終縈繞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對家鄉最執著的念想。
在我小的時候,家家戶戶缺糧缺大米,村子里各家各戶便把僅有的各種雜糧浸泡在一起,磨成漿汁加工成豆粑,成為美味可口的高檔食品,逢年過節或是家里有客人來時,才會炒上一碗豆粑招待,孩子們當然最是高興。長大后我應征入伍到了東海前哨,后又輾轉到了浙北水鄉安家落戶,就很少回鄉。每到天冷季節,總會想起皖西南大別山區老家的彌陀豆粑,仿佛能看到家鄉親人們,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灶臺邊,精心準備著制作豆粑的原料。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眼神里滿是對傳統飲食的珍視。
每一粒用于制作豆粑的大米,都飽滿晶瑩;每一顆綠豆、黃豆、豌豆、蠶豆、蕎麥、芝麻等,都蘊含著大自然的芬芳。把它們在水中浸泡數小時后,在石磨的碾壓下,化為細膩的漿汁,老手藝人熟練地將漿汁在熱鍋上攤開,神情專注、手法靈活、動作麻利。出鍋的瞬間,熱氣裹挾著米香和五谷雜糧的香氣撲面而來,那是家鄉獨有的氣息。剛出鍋的豆粑,軟糯鮮香,久吃不膩,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讓我想起童年的歡樂時光。
在外的日子久了,我吃過無數的美食,可沒有一種能取代彌陀豆粑在我心中的位置。它是我與家鄉之間那根無形的線,無論距離多遠,都緊緊地將我和家鄉相連。它是我的鄉愁,是我在異鄉生活中最渴望再次品嘗的味道,是我靈魂深處對家鄉深深眷戀的明證。
(注:彌陀,地名,安徽省太湖縣下面的一個鎮,彌陀鎮;豆粑,美食的一種,由大米和五谷雜糧加工而成。)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