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臘八粥,一年中真正的農閑時間來到了,路上的行人多起來了,各家的窗臺上也掛出了醬肉、咸肉,有幾戶人家還曬出了“元寶頭”。在冬日的暖陽下,幾個老人聚在一起懶洋洋地閑談著前世今生的故事,一群剛放學的孩子則在村頭的小公園里玩著快樂的游戲……運河邊的村民閑著沒事,幾個中年人一合計,年底快到了,可以安排打年糕了。
打年糕工序繁瑣,要經過淘米、磨粉、燒火、上蒸、翻蒸、打糕、點紅等多道工序,整個過程得由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因此,運河邊的農村常常趁著農閑時節,采用流水作業的方式,全村人一起打年糕。首先得挑選一個大的場地,然后大家一起清洗好村里集體購置的石臼、蒸籠等器具。幾戶人家率先行動起來,協作打年糕,村上人一聽到打年糕的聲音,就會自發到打糕地點報名,因為全村打年糕需要好幾天時間,一般打好一戶,另一戶就會挑著早幾天已磨好的米粉和桑柴前來加入,就這樣依次到全村打完為止。
記得一個黃昏,暮色沉沉,天下著小雨,寒涼極重,在年糕場子探問消息的父親終于回來了。他說下一戶就輪到我家了。于是一家人立刻準備,爸爸挑著米粉,爺爺擔著桑柴,媽媽背著蠶匾,一家人滿懷喜悅地向著人聲鼎沸的年糕場子走去,手電筒自然落到了我的手中。
我們很快來到了一戶農家門前,屋檐下掛著一個兩百瓦的大燈泡,走進灶間,灶膛里的火光映射得燒火添柴的大爺滿面紅光,蒸粉的隔壁叔叔正在熱騰騰的蒸籠上忙碌著。蒸粉也是個技術活,需根據米粉的多少,倒入幾碗水,等那水被粉吃進后,用雙手拌勻,揉搓后,用篩子篩選一下,確保米粉潤而不粘,然后一碗一碗地舀到蒸籠里蒸。待蒸透后,由兩個男子一起將蒸籠抬到外面,用清水淋過,然后倒入石臼中開打。
廂房里熱氣騰騰,幾個人圍著石臼在“吭唷吭唷”地捶打年糕,大木錘子不停地舉起、落下。捶打過程中,邊上兩人也不停歇,一人拎著一桶熱騰騰的水,手里拿一把洗帚,另一個人掄起胳膊,把臼里的米粉翻起來,拎水的就用洗帚撒一點熱水,據說這也是技術活,水不能多,也不能太少,主要是保證米粉不粘臼壁。
不停地捶打、翻轉,直到石臼里的粉胚被木錘子調教得圓滑緊致,才被送到一旁早已恭候多時的木板上。只見兩個男人手上沾點水,將粉胚拉長,按扁,用一根早已準備好的切線,根據自己的喜好大小切年糕,運河邊的年糕一般都是長方形的,重量在一斤到二斤之間。一塊年糕稱之為一枕年糕,切好后平整地橫豎交叉排列,放在洗凈的蠶匾里。孩子們忙著在年糕的兩端用調好的食用顏料,對稱地按上兩朵小紅花。那年糕,瞬間就變得非常漂亮了。
農家人熱情大方,客氣地把邊角,或者整塊的年糕切成小條,分給邊上的看客吃,剛打的年糕,熱騰騰、香噴噴,那味道別提有多好吃。吃著年糕頭、穿梭在人群中、心無旁騖地圍觀打年糕的日子,是我小時候冬天最美好、最富色彩的時光。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家鄉也在一天天變化,運河邊年糕的香味卻依然縈繞于我的心頭。
○王樹軍 高級教師,新《石門鎮志》主編。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