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盈哲
驚聞瓊瑤去世的消息,一時間竟有些難以置信。翻看著剛收到的新版《我的故事》,當年,便是從這部書開始了解這位女作家的。
“瓊瑤”二字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讀過了瓊瑤的故事,不經意間發現,這句詩似乎也是她生活和創作的寫照。
在我最初的記憶里,瓊瑤的名字是和當年一部萬人空巷的熱播劇《還珠格格》相伴而來的。那時候,每次去書店,一定先去找放置著瓊瑤全集的書架,它們總是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十歲左右的孩子,自然不太能看懂“山無棱、天地合”,只感覺到它們與眾不同。書名常常是“雨”啊、“夢”啊,或是“夕陽”、“彩云”,淡淡的牛皮紙色的封底,封面是插畫風景或人物,尤其對那標志性的紅色書脊,沒來由地充滿好感。
“瓊瑤熱”最風靡的那些年,也是我課業逐漸繁忙的學習階段,自是不能再經常親近這些所謂的“雜書”,家中唯一的一本《煙雨濛濛》早已不知看過多少遍。中學時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同學膽子大,悄悄替我借來了幾本過過癮,又生怕被人發現沒收,只好夾在輔導書里,每每都是提心吊膽又欲罷不能地看完。
當時,在每一本書的后面,都會附有作者創作年表,我便早早地有了一個愿望,想要擁有一整套瓊瑤全集,哪怕是有機會全部看完也好。夢想總是要有的,后半個心愿,倒真是很快實現了。數年后,在大學的圖書館里,我終于和那一整排熟悉的紅色書脊再次相見。
于是,對照著創作年表,從《窗外》開始,一部緊接著一部,不停歇地讀。這才發現,瓊瑤筆下的故事,美妙之處遠遠不止書名,也不僅是跌宕的情節。更讓我在意的是,藏于錦心繡口的小說主角們身后,作家深厚的詩詞功底。還有字里行間,經意或不經意流露的作家曾經歷的過往。
看的越多,便越生出了探究的好奇心,很想知道瓊瑤自己的故事。幾十年間如此筆耕不輟地編織這些夢,究竟會是怎樣一個人呢?在那時,和大部分人一樣,我亦認為瓊瑤應當生活在像她小說里一樣充滿愛的美好世界,被家人保護得好好的,讓她盡情地做夢。然而,每讀一章《我的故事》,便逐漸將自己之前幼稚的“想當然”全數推翻了。
瓊瑤的一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她小時候跟著父母躲避戰亂,好幾次命懸一線,卻又絕處逢生。讀到這些似曾相識的情節,我才發現她寫的小說里常有的戰時故事,其實都有她童年見聞的影子在,若非親身經歷過,光憑想象是決然寫不出那般真實。剛剛結束動蕩的生活,到了真正該做夢的年紀,她又陷入了升學的壓力和初戀的痛苦之中。
命運對瓊瑤似乎太不仁慈,顛沛流離的童年時期和苦澀失意的少女時代,實在并不那么美好。可人生的奇妙就在于此,能從絕望里開出花來。對于瓊瑤來說,文學與寫作便是令她綻放的養分。
從小學習唐詩宋詞,熱愛閱讀中外名著的瓊瑤,從少女時期就有了寫作的夢。然而,她起初寫小說卻多半是為了謀生,甚至沒有機會專注去寫,因為家務、育兒一樣都離不了她。好容易從這些雜事里喘口氣,便在連電風扇都沒有的簡陋小屋里,一面筆下飛快地流淌出那些發生在“世外桃源”里有關愛的故事,一面期望著有報刊雜志快些將它們變成生活費、變成孩子的奶粉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瓊瑤不知疲倦地埋頭在文字里,來不及發現自己做的夢終于有人能懂了,也來不及感受生活的回報已循她而來。
《窗外》是瓊瑤最初的愛與夢,這第一部出版的長篇小說,為她掙得了成名的機遇,更將一個重要的同行者平鑫濤帶到她的身邊。后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兩人長達幾十年合作,在文學、音樂、影視領域,開啟了瓊瑤的夢幻時代。
瓊瑤一生創作超70部文學作品,可鮮有人關注作品背后的故事。從25歲開始的30多年里,瓊瑤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問世,高產的時候甚至一年出版好幾部小說。以至于給人一種誤解,瓊瑤寫書好像很容易。可誰又曾見過,在她還沒有那么紅的時候,為了趕上兩部長篇連載的進度,不得不用紗布纏住腫痛的手指,勉強寫稿的樣子。
“我一直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是‘書房里的癡人’。”瓊瑤在2018年她親自參與修訂出版的新全集序中這樣寫道。那年4月,她剛剛過了80周歲的生日,耄耋之年的她依舊沒停筆,也緊跟潮流像年輕人一樣,用社交網站發布新作。這些年來,無關時代、無關年齡,亦無關人生順逆,瓊瑤寫下的故事里永遠充滿著愛與希望,與其說她擅長做夢,不如說她是個造夢者,為自己,也為同樣相信夢的人,創造出只有彼此才懂的、豐盈的內心世界。
此刻,再回到開篇《詩經》的那一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人生的道路或許沒有那么平坦開闊,但是生命與愛永遠是美好的,值得報以滿滿的熱情。
2017年,瓊瑤時隔14年再次出版了一本新書《雪花飄落之前》探討關于生命的話題,扉頁上有她親筆題的“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火花燃燒、愛也熊熊,她帶給了世間太多的感動。她說的這句話還有后半句,“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如今,這片雪花飄然歸去,留下字字句句,仍將永遠述說著不盡的愛。
○徐盈哲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桐鄉史話》《徐自華傳》《浙江文史記憶·桐鄉卷》等。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