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生華
深秋,寒風颯颯,萬物蕭瑟。可在我的家鄉——桐鄉,卻到處充滿了勃勃生機,滿眼盡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的美景。
桐鄉是著名的杭白菊原產地,到杭白菊成熟的季節,這里到處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不用說廣闊的田野里,就是房前屋后都開滿了潔白的菊花,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清香。瞧,那傲霜怒放的菊花,遠眺,一塊塊,一片片,猶如銀海雪浪,在秋風中連綿不斷地涌動著、翻滾著;近看,一朵朵,一簇簇,墨綠的枝葉襯托著黃蕊白瓣的花朵,顯得是那樣潔凈、淡雅。此時,家家戶戶都進入了采摘菊花的大忙時節。
白天,在和煦的陽光下,田野里、房屋旁隨處都是采摘菊花的人們。除了青壯年,還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放學歸來的兒童,都動作敏捷地在采摘著盛開的菊花,就連蹣跚學步的孩子,也在田頭地邊扯著花朵湊熱鬧呢。男女老少坐在菊花叢中邊采菊花,邊聊天,是那樣怡然自得。這令人陶醉的情景,充滿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畫意。人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杭白菊的陣陣清香,譜成了一曲動人的秋韻。它讓人分不清是勞動還是享受。
深秋,快要落山的太陽顯得特別的紅,特別的大。它沒了耀眼的光芒,仿佛哪個頑皮的孩子,把一個大紅汽球掛在樹梢,忘了把它拿回家。太陽下山后,晚霞迅速染紅天際,它映得采菊姑娘的臉像涂上了胭脂,映得采菊小伙的臉容光煥發,映得采菊老人的臉像喝醉了酒,映得白菊成了粉色,映得綠葉成了黛色,映得稻子成了金色。
夜晚,鄉村里到處燈火通明,煙霧繚繞。人們忙著把白天采摘下來的新鮮菊花進行傳統加工——蒸菊花。蒸菊花很講究時間、水分、火候:首先得把鮮菊花均勻地攤放在特制的小圓竹笪里,然后把四只裝滿菊花的小竹笪疊在一起放進鍋里蒸。蒸的時候,鍋里的水不能放得太多,多了菊花進了水會曬不干,且曬干了也不香;也不能放得太少,少了會燒焦竹笪和菊花。鍋里的水要放得適量,灶里的火要燒得均勻,火燒得不勻,蒸出來的菊花會生熟不勻,菊花沒蒸熟,出鍋后涼了就會變黑。裝菊花、蒸菊花的人還得掌握每蒸一鍋的時間。上灶的人與燒火的人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蒸出來的菊花才色香俱佳。菊花蒸到適當的時候,就迅速把熱氣騰騰的菊花端出來一笪笪撲在預先準備好的柴簾、竹匾里。
此后,人們每天早上把蒸好的菊花搬到太陽底下曬,直曬到西北風吹起,花蕊干燥變硬為止。于是鄉村里又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房屋前、稻田邊、向陽處都攤滿了一個個色黃、味香的菊花餅。經過風吹日曬后的干菊花才能儲藏起來賣個好價錢。優質的菊花用開水沖泡后,花瓣潔白如玉,花蕊色澤金黃,香濃而幽雅,味甘而醇郁,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健脾和胃、降壓降脂、美容養顏等功效。酒后飯余,啜飲一杯菊花茶,可去膩清口,和氣益神。
凡種過菊花、蒸過菊花的人都忘不了兩件樂事——煨番薯與煨酥黃豆。
蒸菊花時幫忙在灶口燒火,那是連許多頑皮淘氣的男孩子都樂于做的事。即使長輩們不讓他們燒火,他們也會軟磨硬泡鉆到灶口去,不為別的,就為了煨番薯吃。
蒸菊花時,灶里燒的都是硬柴,比如:桑柴與各種樹枝等,這些柴火烈、灰少。硬柴火煨出來的番薯比蒸番薯、燒番薯都要香糯好吃。硬柴燒到九點鐘左右,灶膛里已積起了較多的炭灰。此時把番薯放在灶膛兩邊,先用火鉗在番薯上撥些不是最燙的灰,然后再覆蓋上火紅的炭灰。接著邊燒火,邊等待。
很快,番薯的香味撲鼻而來。用火鉗從灶里掏出來的番薯又黑又燙,只能夾著、撥著,把它摔到地上。稍等片刻,便迫不及待地拾起煨番薯,燙得兩手不停地換來換去。剝掉煨得焦黑的硬殼,待露出黃玉色的熟番薯,便齜牙咧嘴地咬一口。頓時,煨番薯獨特的軟糯香甜,使味蕾興奮異常。盡管燙得牙齒都感覺得到,但還是狼吞虎咽,不愿稍作停頓。
煨番薯男女老少都會,且都是現煨現吃,但煨酥黃豆都是大人們做的事。因為煨酥黃豆要等到菊花蒸好——半夜時分。蒸菊花的人會把事先浸胖的黃豆洗凈,再倒進洗凈的廢棄小腐乳甏,或陶瓷罐里,并倒進適量的水,加上適量的鹽或醬油。然后把它焐在灶膛的炭火中,利用硬柴燃盡后炭火的余熱把黃豆煨酥。
第二天早上,從灶膛的炭灰中挖出煨黃豆的器皿,打開蓋子,剎時,黃澄澄的豆子,濃稠的湯汁,映入眼簾;同時,一股濃烈的香味撲鼻而來,勾起饞蟲,立馬品嘗,這讓誰都無法抗拒。此時,酥黃豆的香味已彌漫整個灶間,那糯米圓子似的軟糯美味也充滿了口腔。
在深秋的寒夜里蒸菊花,總是灶間的溫暖與美味的番薯伴著人們進入夢鄉;早上醒來,總是在煨黃豆的美味中,開始一天的勞作。相信任何一個菊鄉人對煨番薯、煨黃豆,肯定會像對種菊花、采菊花、蒸菊花那樣歷歷在目、終生難忘。
1999年深秋時節,桐鄉市舉辦首屆菊花節。是年,桐鄉市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杭白菊之鄉”。2018年,家鄉的田野菊海被浙江省農業廳、旅游局聯合推選為“最美田園”。任何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看到這迷人的菊鄉秋韻,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美啊,桐鄉!”是的,桐鄉的秋季是最美的季節,桐鄉的秋韻是最美的風景。
○章生華 退休教師,桐鄉市女作協會員,愛好閱讀與寫作。作品發表于《中國教育報》《嘉興日報》《南湖晚報》《桐鄉文苑》《嘉興檔案史志》等,多次獲各級征文獎。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