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豐石
先是電視,然后是空調,再是網絡和手機,牢牢地把漫漫長夏里的人們“鎖”在了室內。
時光倒流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每至夏天傍晚,家家戶戶出門乘涼的情景猶在眼前。
像所有的江南古鎮一般,外婆家所在的街坊也是臨水而居。京杭大運河故道從東到西,將這個叫做“南門頭”的地方分為南北兩岸,北岸只有幾戶人家,而南岸則是一長溜的人家,和運河并行,直伸向千米之外的運河新河道邊。沿岸邊,一條石板路,像一根線,將幾十戶人家串連在一起。
夏天的毒日把石板曬得滾燙,大家都躲在家里,哪個敢把頭伸出去寸許?要知道,炎炎赤日,像刀子一樣撕割你的皮膚。然而,到了傍晚,它就沒有那么大威力了,落日掛在天邊,戀戀不舍地隱沒了身軀。這時,小街上的居民開始忙著為晚上的”乘涼“做準備了。每家一個代表,手拎水桶,從河里提上來一桶桶水,澆在被曬了一天的石板路上,石板路貪婪地喝著這解渴之水,情不自禁地發出“嗞嗞”的聲響,帶走了腥燥的熱氣。
水澆完以后,約摸過十來分鐘,便有居民搬出折疊桌和幾把小竹椅,家庭成員齊動手,一個盛滿粥的鋼精鍋,幾樣時令的小菜,不外乎花生、腌蘿卜、煮毛豆這幾樣,或者是皮蛋、咸蛋之類的食材,很少有炒菜。這么熱的天,廚房恐怕是誰也不敢待吧!眼見著這家圍坐下來準備吃晚飯,其他各家也相繼跟進。一時間,整條小街上,擺滿了小桌椅。這時候,就數小孩子們最忙碌、最不安生,端著飯碗,這家坐坐,那家看看,順便蹭點別人家的菜,主人家也不惱,都是一條街坊的人,親如一家。
簡單的乘涼飯陸續吃完,撤去桌子,留著椅子,搬出躺椅或竹榻,乘涼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點上一圈蚊香,不讓蚊子來侵擾乘涼的閑適。手里一把大蒲扇,既可以扇風,又可以輔之以驅蚊,有心人還會在蒲扇上寫下自家的名字,或者在蒲扇柄端系上毛線或綢帶,以免跟人家的弄混了。我外婆終日蒲扇不離手,白天做家務時,放一邊,熱了就扇扇,再放下,繼續洗菜做飯;晚上乘涼時,她帶著大蒲扇,就坐在我們身邊,給我們扇風,或者拿蒲扇在我們身上、腿上輕拍幾下,防止蚊蟲近身。
外婆還會給我們講故事,講得最多的自然是“天狗吃月亮”的故事,一邊講,一邊用蒲扇指引我們仰望星空,天空如墨,繁星點點,綴滿了整個夜幕。她還會講《山海經》上的故事,那時家里訂了本《山海經》雜志,粗通文墨的她也時不時地拿來翻看。于是,乘涼的夜晚就有了更多的故事來相伴。這些故事,和著夏夜難得的涼風,常常將我牽進夢鄉,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是在屋里的床上。
大人們安坐在竹椅里,扇子輕搖,“南天頭,北門頭”地閑聊消夏。孩子們也自有消暑的好辦法。常玩的游戲有兩種:一是“翻夾”,“夾”是一種用香煙紙、舊報紙以及薄紙板折成的正方形或是三角形的紙包,大小不一。小伙伴們各自拿出自己折好的“夾”,一人先把一只“夾”扔地上,另一人用力地把自己的“夾”向地上甩過去,借助氣浪將原先的“夾”翻個兒。如果成功翻轉,那原先的“夾”就歸后來者了。如不成功,則由對方發起“挑戰”。運氣好的伙伴,一個晚上玩下來,手里會多一大捧的“夾”,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另一種游戲則是捉迷藏,一般分為兩組,一組藏,另一組找。藏的人先行動起來,各自找隱秘處躲起來。而在這個過程中,負責找的人統一轉身過去,不許偷看。等到有人喊一聲“好了”,那就可以開始尋找了。一個個把躲起來的人找出來,直到找完為止。如果還剩一兩個實在找不到了,那么“尋找組”的成員們可以高喊“認輸”,待“白旗”高掛,最后的藏匿者終于現身。
當該玩的都玩夠了,乘涼的人也已經散去不少,小街安靜了許多。這時,總能聽到“唧唧吱、唧唧吱”的聲音,這是蟋蟀的叫聲。那時覺得這聲音和夜色很般配。一陣涼風起來,輕輕地在少年的肌膚上打個招呼:該回家睡覺了。
到白露節氣之前,這一年的乘涼也快結束了,“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當皮膚上能用指甲劃出一條條白色的痕跡時,我外婆就會說,夜里有露水了,接下來就乘不得涼了。
于是,這一夏的乘涼告一段落了,熱鬧的“長街晚宴”結束了,持續到半夜的臥談會結束了,成群結隊的玩鬧結束了。而明年的這個時節,這樣的乘涼夜還會如約而至。
○莊豐石 桐鄉市求是實驗中學教師,嘉興市作協會員,桐鄉市作協副主席。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