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仙
清明過后到夏天,江南的河港里,螺螄最肥。
我們小時候,葷菜是難得有的。因此,能吃上一盤螺螄,也算打牙祭。
在我看來,嗦螺螄有趣,但摸螺螄也快活得很。
摸螺螄不需要動腦筋,帶上竹籃,擼起褲腿,往河埠頭走去。
河埠頭有石頭臺階,沒在水面以下的石頭臺階處,就有不少螺螄。水清澈,可以看到一個個青殼螺螄正在緩慢移動。也有的挨挨擠擠集中在一起,一摸一大捧。
靠近河岸邊的水草上,螺螄也會爬上去。左手抓起水草,右手一個個撿,特別滿足。
早晨去摸螺螄,水太涼,所以我一般吃好中飯再去。這時候,不少人在午睡,去河邊洗洗刷刷的人少,螺螄多。螺螄一有動靜就沉入河底,靜悄悄的時候,它就爬到河埠頭的石頭縫里。
有時候,螺螄能摸到半桶,夠吃好幾頓。貓著腰去摸,滿載而歸的時候,最開心。
回家后,螺螄養在大腳桶里,便于螺螄吐泥沙。搬來拔秧凳,拿上桑剪剪掉螺螄屁股,拿到河里洗刷干凈。淘籮里的螺螄洗干凈,等待下鍋。
開油鍋炒螺螄的時候,動靜大,所以,哪天吃螺螄,隔壁鄰居肯定曉得,會聞到香氣端著飯碗來蹭螺螄吃。那個年代,菜油金貴,所以我家基本上是蒸螺螄,省油。
吃螺螄,重在“嗦”。嗦螺螄,比用牙簽或繡花針挑出螺螄肉來吃,形象貼切,具有不一樣的趣味。用筷子穩穩地夾住螺螄屁股那一頭,開口的一頭對著嘴巴,先是舌頭頂住,猛的一吸,螺螄肉就出來了。嗦螺螄的力度得把握準,不能太猛,否則會把螺螄腸子吸出來。但有時候,用再大的力也吸不出來,只能拿在手上再吸。如果還是吸不出來,只能用上繡花針,挑出來吃。
但挑出來的螺肉,干巴巴的,遠沒有嗦出來的好吃。記得我們村上的張爺爺,經常在夏天的傍晚嗦螺螄下酒。別人在田坂里勞作,他卻架起二郎腿喝小酒,村上人羨慕得很。
螺螄不會個個都鮮活,有時候會吃到臭螺螄,就只能狂皺眉頭,大吐舌頭了。
清明時節的螺螄頂肥。不過,清明時河水還涼,不適宜下河摸,得用網去趟上來的。趟螺螄基本上是我四哥,我穿著雨鞋在旁邊忙著撿。螺螄趟上來,還夾雜著許多小石子。嗦完螺螄,還剩一碗螺螄殼。據說,把螺螄殼撒在屋頂上,這樣刺毛蟲就會躲在螺螄殼里。
現在要吃螺螄很方便,但我卻特別想念親手摸螺螄的趣味和情懷。
〇沈明仙 退休教師。愛讀書,喜畫畫。已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散文多篇。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