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萬根
豐元草(左)與父親豐子愷合影。
豐子愷先生的7位子女中,阿寶(豐陳寶)、瞻瞻(豐華瞻)和軟軟(豐寧馨)是《子愷漫畫》《緣緣堂隨筆》中的“常客”,為大家所熟知。相對而言,豐子愷次子豐元草的“知名度”就不及他的兩位姐姐和大哥了,但其真誠待人、親切隨和的性格和品德,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第一次和豐元草老師見面是在2001年。這一年6月5日,他和妹妹豐一吟回到故鄉,一是來走訪親友和參觀故居,二是特地向緣緣堂捐贈一把“鈴木六號”的小提琴。豐子愷1948年游歷臺灣時,在臺北地攤上見到一把日本“鈴木六號”小提琴,與自己在日本游學時習琴所用的琴,是一樣的牌子,引起了懷舊之心,遂購回自娛。后來,豐子愷便將這把小提琴傳給了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工作的次子豐元草。此琴也是豐子愷使用過的樂器中,唯一幸存下來的一件,非常珍貴,現陳列在豐子愷漫畫館底樓展廳中,供游客參觀。
豐元草比大哥豐華瞻小3歲,比小妹豐一吟大兩歲,我們都叫他元草叔。他一直居住在北京,難得回到故鄉一次,總說變化很大,一切都覺得新鮮,所以參觀得很仔細,還不時詢問緣緣堂工作和參觀情況。元草叔身形瘦長,面目清癯。他性格真誠和善、溫文爾雅,講一口石門土話,說話輕輕的,毫無半點架子,讓我們感到十分親切、自然。參觀結束后,又和大家拍照留念,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那時開始,我和他就有了通信和電話聯系。后來,元草叔寄來參觀照片和一張豐子愷漫畫《海水搖空綠》照片以及水印畫,提供給緣緣堂作為資料保存。當時他就建議我們可以開發豐子愷水印畫作品,以供參觀者購買和外出展覽需要。
2001年8月28日至9月2日,桐鄉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豐子愷漫畫藝術展”,共展出豐子愷漫畫精品120幅。元草叔作為豐子愷家屬代表,分別參加了展覽開幕式和豐子愷藝術研討會。28日上午,離開幕還有段時間,他早已在美術館一樓展廳等候。在下午的研討會上,還代表家屬宣讀了妹妹豐一吟代寫的題為“劫后余生的精品畫”稿子,主要介紹了這批“精品畫”不平凡的經歷,曾遭受多次劫難,這是第一次來北京展出豐子愷漫畫,希望得到北京觀眾的關注和喜愛。研討會結束后,元草叔專門找到我,說:“小褚,你們來一次不容易,一定要到我家里做客。”并抄寫了位于大興區黃村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過了兩天,他還打電話來再次相邀,但由于豐子愷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可以說是轟動了京城,每天都有上千人次的參觀者,所以在展覽期間,我和胡治均(豐子愷學生)、朱榮耀一刻也沒有離開過。9月2日展覽結束,第二天我們就攜帶“精品畫”回桐鄉了。
現在想來,元草叔是真心想我們到他家去做客,我知道他自己生活過得很儉樸,又深居簡出,但還是想要盡地主之誼,從中也體現了他對家鄉的真摯感情和真誠待人的品格。
元草叔是豐家唯一穿過軍裝的人。1949年建國后,在上海參加人民解放軍,1950年10月調入人民解放軍三九部隊(即公安十八師)宣傳隊,擔任編寫小品、制作布景等工作。1951年7月,他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做后勤和宣傳演出工作。1952年12月回國后,仍在十八師。受父親影響,他特別喜愛音樂。1954年11月從部隊復員,1955年1月就進入北京音樂出版社(后改名為人民音樂出版社)工作,直到退休。他是音樂出版社的資深編輯,除編輯出版各種音樂雜志和圖書外,還和妹妹豐一吟合譯《國外音樂生活》。元草叔也是積極的豐子愷研究者,是豐子愷研究會的首批會員,有《豐子愷傳》(與人合作)和《豐子愷文集》(藝術卷音樂部分)等豐研成果。
元草叔非常關心和支持緣緣堂建設,1985年緣緣堂重建時,他就捐贈了豐子愷漫畫原作《雪翁》和豐子愷親自設計制作的“緣緣堂信箋、畫箋、信封”木刻板等珍貴文物,以及《日本的音樂》《音樂手冊》《中國近現代音樂家故事》《群眾音樂》《護生畫集》和《獵人筆記》等圖書資料。元草叔還會畫畫,2008年1月,他畫了一幅“梅花鹿”小畫,贈我存念。我和元草叔雖然只見過兩次面,但他一直關心著我。
2010年12月1日,大姐豐陳寶去世,元草叔專門寫了《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一文,以志紀念。其中寫到:“我的兄弟姐妹共7人,現只剩我和小妹豐一吟了。”但是沒有想到,僅僅過了半年多,2011年7月18日,元草叔自己也拋下小妹豐一吟,到那個世界去了,使我們萬分悲痛和難以接受。
元草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其真誠善良、親切隨和的性格和品德,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褚萬根 桐鄉市豐子愷研究會會長,曾任桐鄉市豐子愷紀念館館長、桐鄉市文聯副主席。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