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集市煙火氣

2024-02-23 09:51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編輯: 沈樹明 發表于:  浙江桐鄉

郁震宏

  老底子的桐鄉,除了縣城(崇福、梧桐)以及烏鎮、濮院、石門、洲泉這些大鎮,鄉間的集市,數量不少,地段也都挑得好,真佩服第一個在此開店的人。比如亭橋、騎塘、留良、虎嘯、高橋,都在沙渚塘邊。爐頭、陳莊,都貼著金牛塘。方圓四五里,都會有一個集市,每一個集市,都是這一帶的“詩和遠方”,一早開市,煙火,鬧猛,一碗餛飩,一只油墩,一個百子炮,一本小花書,可以叫人回味一輩子。

  水運、步行時代,河就是路,人家沿水而居,集市也應運而生,我小時候,到街上,走路;還糧,搖船去。一個集市,就是一個信息中心,老人家,起早,茶館店里,靈市面,交換各自村坊的新聞,買個老油條,回來給孫子,順便到小店里,傳達一下另外村坊的新聞,鳳仙娘娘最喜歡聽,尤其喜歡聽人家吵相罵、吃官司、槍斃,開心,笑。那時候,每一個村坊,都有一個小店。幾十個村坊,都需一個集市。

  鄉間人家,沒有什么大事,買東西,到小店里,到小街上,盡夠,不大會去縣城。辦酒水,小集市上買不齊貨色了,才會到大鎮,或者縣城里去,甚至到杭州。生了毛病,最多到小街上的醫院里看,小醫院里,都有一個出名的郎中,可能叫“小辮子”,可能叫“豐醫師”,可能叫“褚醫師”。生病到杭州,等于看不好,死毛病。鳳仙娘娘的阿嫂,杭州住院,她不肯買東西去看望,說:“夢空難為銅鈿!”

  有的集市,輻射范圍不大,輻射范圍,桐鄉土話叫“鄉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比如東部的斗門、單橋、妙智,南部的肇昌橋,中部的徐家廟、路家園、龍王廟,西部的章橋頭、馬鳴等等,都曾經繁華,有的甚至現在也還是煙火人間。據徐國強先生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在新生工作,靈安過去,到妙智擺渡,妙智靠運河塘,還是一只不小的碼頭,有兩個大糧倉,比新生大,只是現在已經沒有集市痕跡了。

  有的集市,曾經做過鄉鎮,比如義馬、永秀、虎嘯、上市、騎塘、留良、晚村、羔羊、亭橋、新生、民興、安興、史橋、芝村、南日等等,能報全這些名字的,大概都已經是中年人了,尤其青石的皮鞋,幾十年前名氣大,幾乎跟濮院羊毛衫齊名。

  這些鄉鎮,我年輕時候都還在,規模也都相差不大,有衛生院,有供銷社,有寺廟,有街上人,有新華書店,有中心小學,有初中,有理發店,理發店里有齊整女人家。每一個街上,還會有一個特別出名的“毒頭”,或者叫“慶玉”,或者叫“阿紫”,或者叫“張毛毛”,都比鄉長的名氣大。

  那些曾經的鄉鎮,現在取消了,都成了“村”,但習慣思維一下子改不過來,比如我到爐頭街上,還叫爐頭,不習慣叫“烏鎮”,盡管爐頭已經并入了烏鎮。到義馬,到永秀,到青石,到靈安,都一樣,老叫法。這種習慣,我們這一代人大概很難改變了。

  這些集市,盡管都做過鄉鎮,但在地方上,都有自己的叫法,比如永秀街上,我小時候叫“大魚橋”,塘北人一半都叫“洞橋”。錢林,叫高家灣。民合,叫董家橋。新生,叫南北圣。民興,叫碓坊橋。騎塘,叫星石橋。虎嘯,叫景衛廟。安興,叫同善堂。總之,以“橋”命名的集市,最為常見,有的集市,當地人干脆直接叫“橋頭”。小橋流水人家,桐鄉可謂是一個典型。“橋頭”雖小,卻都有自己的美食,比如爐頭街上的羊肉面,我吃過幾次,覺得比城里的好,價鈿也便宜一些。還有義馬的餛飩,盡管縣城里也有開,但總不如義馬街上的地道,我有次五點半過去吃,要排隊了。

  小鄉鎮合并成了大鎮、街道,曾經的那些集市,也逐漸起了變化,我印象最深的,是翔厚,前幾年去,老街格局還在,但基本沒有什么店了,買包香煙也難,只有那棵大樹,還在,越顯得孤獨冷清,不禁想起南日街上的那棵香樟,雖然已經死了,但街面倒還鬧猛。永秀、義馬我去的多,相比我小時候,也冷清了一些,不過店面仍舊不少,生意從早到夜,不過總以年紀大的為主,還有就是“開頭人”,所以現在桐鄉的好多小集市,開始流行說普通話,土話不一定能通行了,我母親在大麻街上擺攤賣菜,一口大麻普通話。至于本地的年輕人,一般都不在小集市上消費了,一腳油門,去桐鄉,去臨平,去杭州。

  從歷史來看,古市的消失,是正常的,最典型的便是皂林,宋元時候的大鎮,清代時候完全消失。再如我的家鄉湘洋里,五六十年前也是一個小集市,現在完全農村景象。但新興的集市,也在出現,比如崇福鎮最西面的民利村,有一個“廟橋頭”,這幾年,非常鬧猛,有藥店,有菜市場,有飯店、面店,夜宵做到凌晨,菜燒的極好。據陳世昌先生說,民利村正在編撰村志,這個新起的小集市,應該是村志里的一大特色。

  說到書,爐頭有幸,很早就進入知名作家的視野,十幾年前,老友鄒漢明先生就寫了《爐頭三記》,這是一本微觀史研究的好書。爐頭西北的民合村,從前也是一個鄉,我的朋友沈林潔寫有《民合村史》,挖掘得特別細,細到骨頭里。期待更多的村,尤其是那些曾經的集市,都能逐漸進入作家的筆下,想起一句名言:現在不做,什么時候做?

  江南水鄉,每個人的童年鏡像,都會有一個水邊的小集市,或者叫“同善堂”,或者叫“羔羊”,或者叫“八泉”,或者叫“百桃”,她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大到無法遺忘。鄉愁的一半,往往來自身邊的某個小集市,想起她,就如冬夜里的一場快雪,一頓小酌。

 ○郁震宏 桐鄉大麻人,曾在中華書局、浙江古籍出版社任編輯,現為《大麻鎮志》主編。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