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怡
商場里此起彼伏地播放著劉德華“恭喜發財”的歌聲,直播間里主播們聲嘶力竭地重復著“公主請下單”的吆喝,購物APP的首頁上一片喜慶的紅,給我推送著各色年服。這一遍遍地提醒著我:要過年了呢!過年就得穿新衣,春節里除了吃得開心,還得穿得漂亮!
我拿著手機給女兒挑選新衣,真是眼花繚亂,樣樣好看,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作為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小鎮姑娘,我們這一代人大約并沒有吃過太多苦,但當年物資的匱乏卻是實實在在的。小鎮上可供選擇的衣服樣式不多,幼兒園里小朋友撞衫也常有。正兒八經的童裝店大約是上世紀90年代后才慢慢多起來,好看的公主裙、滑雪衫得上省城去買。印象中,我兒時過年的新衣,都來自祖母和母親的手藝。
絲綿襖
冬日暖和的午后,祖母會把綿兜挑在竹竿上曬太陽,曬到日頭西斜,便取下來,攤在八仙桌上來回拉扯。我搬把小竹凳坐在奶奶身邊,眼瞅著綿兜在她手里變得聽話,變得蓬松,祖母一邊扯絲綿,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是前片,這是后片,這是袖子……”綿殼落子是早就在布店里裁好的,大抵是深紅色,也有碎花紋樣的。樣式呢也分斜襟和對襟的,斜襟是翻給更小的妹妹的,像我這樣大一點的孩子就穿對襟式樣的。祖母把松軟的絲綿鋪在綿殼落子上,然后就到了最神奇的一步,只見她把手伸進綿衣袖子,左右一摸,接著一翻,再一抖,絲綿就乖乖被翻進了衣殼里。我瞪大了眼睛,如同欣賞一出有趣的戲法。
祖母把做好的絲綿襖子疊在樟木箱子里,過年的時候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地分發,我們笑著搶著,她也笑得合不攏嘴。童年的時光就像冬日暖陽里曬不完的綿兜,溫暖綿長,我們也在絲綿里子的來回拉扯中慢慢長大。
頭繩衫
年服只有絲綿襖是不夠的,有了保暖的里子,也得要登樣的面子,這便是母親的秀場了。濮院人管織毛衣叫“打頭繩衫”,母親的織毛衣手藝堪稱一絕,在小鎮引領風騷。每次我穿著媽媽織的毛衣上幼兒園,總會成為幼兒園中的焦點,小朋友們喜歡我身上小雞、小鴨、熊貓、蘋果、雪娃娃、機器人、英語字母各種圖案。這些圖案不僅好看,而且好用,母親在我的藏青色毛衣上,打了一只碩大的姜黃色貓頭大口袋,正月里拜年無論走到哪里,主人們總會抓上一大把糖果花生塞進我的貓口袋里,零食一天到晚都不會斷。
母親織得不僅好看,而且速度快,出貨率很高。大人們也喜歡母親織的毛衣,她們更看中款式,短款、小開衫、蝙蝠衫、連帽衫、緊身褲、高領、低領、娃娃領……什么款式她都會。每次母親有新作出爐,沒等我上身幾天,就會被人借走做參考。
我上小學一年級那年,母親給我織了一件長款毛衣外套作為年服。這件衣服可謂“宏篇巨制”。它是一件帶帽的拉鏈衫,長度及膝,上有紅黃藍三色的幾何圖形,內里剪了絨布做襯里,絨布上面還選了小熊圖案。那件毛衣工程量大,耗時也久,母親拿著線團在我身上比了又比,織了拆,拆了織,她說這個長度總可以穿兩年吧。
那年除夕,突然下了好大一場雪,大雪幾尺厚,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母親織的大毛衣,出門滾雪球、打雪仗,我與母親拍了好大一個雪人,真是一點都不覺得冷。這件外套我一直穿到了小學畢業,后來幾度搬家,很多衣服或遺失或丟棄或送人,唯獨這件大毛衣外套總舍不得扔,一直保存著。每次看到它,我總能想起那場大雪,一針一線不僅能抵御嚴寒,更能包裹住你。給予在雪地里打滾的舒適與溫暖。
唐裝
2001年,上海開了APEC大會,帶火了唐裝。我特別渴望能在春節穿上一件紅彤彤的唐裝,但這要求可不簡單,在沒有淘寶的年代里,我的這個愿望就像給家人出了一道期末大考題。小鎮上可找不出這樣的衣服,但為了滿足孫女的新年愿望,祖母一口答應,“我給你做!”喜得我天天盼著新衣服。
祖母過去是裁縫,她四處尋訪,訪得一匹緞子,紅底緞子上繡著赤金絲線的銅車馬圖案。我每隔幾天就去問她,“做好了嗎?”“做好了嗎?”祖母將這緞子裁了一件斜襟夾襖,朱紅色的緞子,配上雪白的兔毛做滾邊。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它被掛在老宅穿堂的竹竿上,鮮亮的赤金色照亮了烏青色的屋子,隔著花窗,我恍惚間錯亂了時光,那是如此熱烈張揚的美麗!張愛玲曾在《更衣記》說,“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很久以后,再看到那件唐裝,依舊像冬日里喝下熱可可,融化在心里,心就甜了。
如今商場里、市場里、手機里,到處都能買到各色款式的過年戰袍,純羊絨大衣、石墨烯羽絨服、明制漢服、馬面裙……應有盡有,動動手指便能買到。但似乎總少了什么,是什么呢?我想也許是這份親手制作的溫暖吧,在一針一線中,在絲綿的清香中,有純真年代里等待的幸福。
○朱靜怡 桐鄉市啟新學校副校長,浙江省作協新荷計劃人才庫成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