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芬
因為小時候讀過茹志娟的《百合花》,所以,拿到她女兒王安憶的作品,首先就有一種親切感。《長恨歌》是王安憶筆下一曲具有強烈悲劇意蘊的動人挽歌。
王安憶擅長于通過意象疊加和組合的方式來結構和拓展敘述空間,使小說文本更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她寫《長恨歌》,筆尖好似一個收放自如、能照徹人心的長鏡頭,有著盤旋空中的鴿群的靈性和洞察力,她采用詩化的文字,在一組一組鮮明的對比中,展開故事。
“鴿子是這城市的精靈。每天早晨,有多少鴿子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它們是唯一的俯瞰這城市的活物,有誰看這城市有它們看得清晰和真切呢?許多無頭案,它們都是證人。它們眼里,收進了多少秘密呢?它們從千家萬戶窗口飛掠而過,窗戶里的情景一幅接一幅,連在一起。雖是日常的情景,可因為多,也能堆積一個驚心動魄。這城市的真諦,其實是為它們所領略的。”作者的筆,就是憑借了鴿子的銳利目光,將一幅幅鮮明的畫面,層層鋪開。
開篇,鏡頭從“一個至高點”看上海壯觀的弄堂景象,“當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晨曦一點一點亮起,燈光一點一點熄滅:先是有薄薄的霧,光是平直的光,勾出輪廓,細工筆似的。”鏡頭底下的上海弄堂,“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燈光是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是稠密,一鍋粥似的。它們還像是大河一般有著無數的支流,又像是大樹一樣,枝枝杈杈數也數不清。它們阡陌縱橫,是一張大網。它們表面上是袒露的, 實際上卻神秘莫測,有著曲折的內心。”這張神秘的大網,就是一個時代的氛圍,作者以鴿群的高度細細捕捉著遠影近景。
嗡嗡嚶嚶的流言,“難免是自甘下賤的。它是陰溝里的水,被人使用過,污染過的。”“它繁殖的速度也是驚人的,魚撒子似的。繁殖的方式也很多樣,有時環扣環,有時套連套,有時謎中謎,有時案中案。它們彌漫在城市的空中,像一群沒有家的不拘形骸的浪人。”流言是有形的,不僅聽得見,還看得見摸得著的。“要說流言的好,便也就在這真里面了。這真卻有著假的面目;是在假里做真的,虛里做實,總有些改頭換面,聲東擊西似的。這真里是有點做人的膽子的,是不怕丟臉的膽子,放著人不做卻去做鬼的膽子,唱反調的膽子。這膽子里頭則有著一些哀意了。這哀意是不遂心不稱愿的哀,有些氣在里面的,哀是哀,心卻是好高騖遠的,唯因這好高騖遠,才帶來了失落的哀意。”如此絲絲入扣,細細彈撥著這整首曲子的一個個音符,基調是那樣愛恨交加。
鏡頭照向上海弄堂里不同檔次的閨閣,“一樣的女兒家,卻是兩種閨閣,便由不得怨艾之心生起,欲望之心也生起。這兩種心可說是閨閣生活的大忌,禍根一樣的東西,”伏筆原來就在這里早就埋下了。
鏡頭下的王琦瑤,是上海的弄堂里典型的待字閨中的女兒,“每個門洞里,都有王琦瑤在讀書,在繡花,在同小姊妹竊竊私語,在和父母慪氣掉淚。上海的弄堂總有著一股小女兒情態,這情態的名字就叫王琦瑤。這情態是有一些優美的,它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平易近人,可親可愛的。”
王琦瑤們的生存方式,“像那種苔蘚類的植物,沿了墻壁蔓延滋長,風餐露飲,也是個滿眼綠,又是星火燎原的意思。其間那一股掙扎與不屈,則有著無法消除的痛楚。上海弄堂因為了這情味,便有了痛楚,這痛楚的名字,也叫王琦瑤。”大上海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弄堂背景里,孕育了王琪瑤和讓她疼痛的愛情。
鏡頭里的上海小姐,風光是排山倒海式的。光芒四射的殊榮,人人矚目。這份殊榮,沒有展現她所追求的直通榮華富貴的捷徑,卻帶給她悲劇性的九曲人生。5個男人無一不是她的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走馬式的來,略一駐足稍事停留,就轉身離去,即便他們有過真感情、真快樂,這點快樂與愛都是偷來的,經不起考驗,無盡的思量與等待聚集成她眼中潸潸的淚滴。斷斷續續、生色各異的際遇將她折磨得身心疲憊,人與人之間時有時無的那點溫暖和愛情被各自的私心剝奪。連最后的一點心靈寄托也成了剝奪她生命的魔符。
王琦瑤的香消玉殞,展示著那個年代的變遷里城市和女人的悲劇以及人性和人情的悲劇,反襯那個年代的大上海奢靡繁華背后的滄桑、痛苦和絕望。小說自始至終沒用一個“恨”字,沒有撕心裂肺的哭泣與掙扎,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吶喊與咆哮,惟有空中鴿群盤旋悲鳴的聲音,以及王琦瑤臨終前搖曳的燈光,冥冥中重復著片場那一幕,人在歷史與時間面前原是如此渺小而卑微。這是一曲喟嘆時勢創傷的挽歌。
○徐美芬 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會員,桐鄉市女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