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豐石
走在小區里,聽到兩名上了年紀的清潔工在聊天:“以前個辰光,新米剛輾出來,燒一鑊子新米飯,香得來,菜都不用,嘩啦嘩啦,一大碗飯就吃下去了,甜津津的!”
聽完他們的對話,我仿佛真切感受到了他們的喜悅,來自一碗新米飯的感動和喜悅。一碗新米飯,讓他們和土地建立起溫暖的交集。土地的滋養轉化為顆粒均勻飽滿、香噴噴的白米飯,滋養生命。而年久日深,這塊土地的氣質也被人的生活深深浸潤著。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有位同事,來自陜西。她剛來桐鄉工作生活時,臉上經常長痘。吃抗過敏藥、抹藥膏,都沒有什么用。過年時她回了一趟老家,等到春節后我們再見時,卻發現她臉上痘痘都消失了。大家感到驚奇,忙問她用了什么靈丹妙藥。她微微一笑,“我娘在我回浙江之前,到自家地里挖了一抔土,讓我帶上。”我回來后,抓一點土泡水喝下去。沒想到,連續喝了幾次,臉上變“干凈”了。
聽完同事的答案,細細品咂其中之味:同事從小生長在那片土地,那里的水土早就深深融進她的血脈。當熟悉的味道再次進入身體后,身體立即就認出了“老朋友”,渾身自然就熨帖許多,水土終于“服了”。
同事的故事,讓我想起自己關于水土不服的一次經歷。
某年夏天去大西北旅行,旅程長達十多天,舟車勞頓。旅程后半段,身體開始頻頻和我“打招呼”。返程前,我開始鬧肚子。坐上火車后,癥狀更嚴重了,我只能頻繁地上廁所。心里不免擔憂,這樣下去怎么辦?畢竟還有長達30多個小時的火車呢!手頭這點藥,吃了也不管用。
我一路苦熬,終于,列車“長舒一口氣”,到達上海北站。說來也奇怪,一走出車廂,我竟然有了饑餓感,肚子里開始“咕嚕嚕”直響。出站后,我去吃了一碗小餛飩,好好休息了會兒。沒多久,肚子開始“服帖”了,渾身也舒坦許多。我再搭長途汽車回家,兩個小時車程內,腸胃不適感完全消失了。我不禁暗喜,也許是因為離家的距離近了,久違的江南的水土和空氣治愈了旅途疲憊的人。一碗久違的小餛飩,是家鄉的、家常的味道。
還有一次,我和妻子兩人來到某大酒店享用自助餐。自助餐太豐富,餐食、飲品琳瑯滿目,令人食指大動。我大快朵頤后,胃里快裝滿,可心里感覺空空蕩蕩的,最后,我找廚師下了一碗中式面條,幾口吃下去,心頭一陣舒坦。這感覺,就仿佛一個人在寒冷冬夜沿著山間小路摸索前行,深一腳淺一腳。這時,轉過山岙,看到了前面山腳下有一個小山村,那里就是我的家。自助餐后,這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幫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朋友的兒子遠在國外求學,日思夜想的是家鄉的小鍋面,終于熬到了假期。山長水闊,16個小時的空中旅程舟車勞頓,落地后,最先迎接他的是一碗剛出鍋的黑魚干挑面。吃完這碗黑魚干挑面,不夠,再來一碗排骨干挑面。原來,去接機前,慈愛的老母親先去面店打包捎上,兩碗干挑面保溫裝好,放在汽車后座上,帶著家鄉的味道去迎接遠方歸來的小主人。
其實,何止于新米飯、故鄉土和小餛飩、干挑面。關于水土與鄉愁,總是剪不斷、理還亂。
家鄉的風、家鄉的雨,家鄉的植被水土,對于游子而言,就是一種深深的鄉愁。這種鄉愁,構成了故鄉和他鄉。
○莊豐石 桐鄉市求是實驗中學教師,嘉興市作協會員,桐鄉市作協副主席。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