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安寧之所在。我知道,崇福的老房子,一直是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個地方。那里盛滿我童年的快樂和自由,以及爺爺奶奶生活的氣息。那里,更有我對世界最初的理解。
小時候,由于媽媽在石門工作,所以我生活起居大部分都由奶奶照顧。早上,她會用高壓鍋做好滿滿一鍋粥,捂在一個竹簍里,上面蓋一個墊子,然后再出門買剛炸好的油條。等我起床,坐到桌前時,粥是溫熱的,油條蘸著醬油的溫度剛剛好。到了周末,我喜歡睡懶覺,奶奶不會喊我起床。直到我睡飽了,她會端著一碗鑊糍糖燒蛋,小心翼翼上二樓,走我的床邊,“囡囡,來吃……”
我在奶奶身邊,安心享受著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奶奶對我的事情幾乎從不過問。上了中學,她知道讀書難。陪她坐在灶頭邊時,她偶爾會問一句:“讀書難啦?”我說:“還好!”她便沒話了。倒是我自己,遇上事兒了會打電話問她。中考前夕,我怕自己考不上桐高,打電話給奶奶:“一中好不好?”她說:“也好的咯!”于是,我似乎便有了退路,也有了底氣。
后來,我去上大學,順利畢業、工作,年歲漸增。奶奶開始過問我這件事——“你今年都27歲了,啥辰光找對象?”恰好,我是在27歲找的對象。
再后來,我的孩子出生了。仿佛幾年間,奶奶驟然衰老。她經常住院,吃的藥多了。怕奶奶搞不清楚吃藥的時間點,我制作表格打印出來,表格上的藥量、時間點一清二楚。
成為媽媽后,照顧孩子是辛苦的。但哪怕身體不如以前,奶奶總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我一起照看孩子:孩子出生前后,給他翻小棉襖;疫情居家時,和他一起剝豆子;在他爬梯子時,緊緊跟在后頭扶住梯子……
2022年12月,疫情放開,很多人感染新冠。93歲的奶奶沒有幸免。發燒入院的那天,她依然頭腦清晰。除夕前,奶奶出院回家了。但沒有回到她日思夜想的老房子。此后的小半年,她在病弱中,度過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
2023年5月27日,我在嘉興。爸爸來電話,語氣低沉,“回來早的話,來看奶奶?!蔽议_車回家的路上,內心忐忑?;氐郊抑?,只見奶奶換了一件新的棉毛衫,坐在床上喝水,見我來了,沖我一笑。我一看,啥事兒沒有嘛!微笑的奶奶還惦記著,“小寧呢?去哪兒了?怎么沒來?”
5月28日,我帶孩子去看她。她情況急轉直下,閉著眼睛,呼吸有點困難??吹胶⒆觼砹?,她朝小朋友微微一笑。午飯過后,我帶孩子出了一趟門,下午4點,突然接到爸爸電話——奶奶沒了。
我急急開車趕回家,那天的陽光溫暖,一如奶奶溫和的笑容。奶奶1931年出生,活到93歲。她從李家木橋出來成為一名絲廠女工,嫁給爺爺,生兒育女,歷經災荒,吃苦耐勞。后來她光榮退休,幫子女帶大幾個孫輩……
回到家中,大家開始給奶奶穿衣服。她的衣服、褲子穿了好多層,還有佛袋、斗篷。我不知道長者遠行還要穿上斗篷。看到那件斗篷,心底不禁泛出澀然,可又馬上涌出一股暖意——我想象著,奶奶身著斗篷在另一個世界低頭不語、默默趕路。趕路辛苦,但有斗篷遮風擋雨,就有了安全感。
奶奶過世,老房子空了。
老房子,是我心安之處。
每當回到崇福,回到盛滿兒時我歡聲笑語的老房子,我的心就會靜下來。這樣的平靜,是熨帖的,充滿了力量。這種平靜的力量,是奶奶給予我的。我是奶奶帶大的孩子,她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教會我如何愛人愛己,堅韌面對生活。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奶奶李寶文。
○蔡舒依 中共桐鄉市委黨校教師。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