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芬
今年夏天沒有想象中的高溫酷暑,一陣秋雨一陣涼,總以為往年常有的“桂花蒸”秋老虎不會來了吧,可沒想到,9月里秋陽朗照,一下子又像回到了夏天。人們相逢寒暄:“天真熱,桂花蒸了。”
“桂花蒸”,實在是個好叫法。蒸,一聽便會有種熱氣騰騰的感覺,又是桂花的蒸法,便帶著香甜的味道了。“桂花蒸”,是江南地區入秋時節一個比較特別的氣候現象。“桂花蒸”的到來,生活在江南的人們,便多了許多與桂花相關聯的各種想象與世俗的熱鬧。賞桂花、采桂花、腌制糖桂花、吃桂花圓子,件件想起來都是甜滋滋的事。
桂花盛開的江南,總是在這樣秋高氣爽的晴秋。這樣的好天氣,人便心思活絡,一心要奔向自然,徜徉于桂花樹下,盡情地賞花、聞香,桂花的香濃郁得讓你發暈。
江南,多的是賞桂佳處,首屈一指當然是杭州了。曾經,“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惹得金兵揮鞭南下,這“三秋桂子”的威力實在不可小看。杭州賞桂最有名的有兩處,一是植物園,一是滿覺隴,西湖十景有“滿隴桂雨”,將桂花落滿地,比喻成落雨一般,也真不俗。
想起在杭州讀書那些年,我倒是偏愛植物園的桂花,曾經無數次坐在花下享受聞香讀書的美好時光。近年來,杭州雖然也常去,但總是來去匆匆,西湖也是瞥一眼就走,從容悠閑地坐在樹下讀書聞香更是奢侈。“滿隴桂雨”美則美矣,然杭州于我終究是客地,有著距離。
從前,桂花樹比較稀罕。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機會享受單位福利分房,我從集體宿舍搬到了新的套房,雖則才60平方米,但也是二室一廳,條件大大改善了。房子雖是底層,不很理想,但有個小院子,甚可安慰。姐夫送來兩棵成年的桂花樹,種在我家院子里。于是,每年的秋天,桂花盛開,香飄滿屋,左鄰右舍都享受著濃郁的桂花香。家有桂花樹,桂花時節,賞桂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也時常邀親朋好友來賞桂、采桂花。
如此經年,轉眼,又將喬遷新居,欣喜之余,卻不免留戀,留戀的自然是這郁郁蔥蔥的桂花樹,樹已大得移不動了,就只能舍棄。之后,每當桂花盛開的時節,我總要到老屋那邊去望望那兩棵桂花樹,樹已亭亭如蓋,老遠就望得到它們的英姿,聞得見濃郁的花香。房子早已換過許多主人,惟桂花樹一年年長大長高,靜靜地看著人事變換。樹雖無語,卻全看在眼里。
如今,桂花樹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城市公園、小區,甚至人行道上,到處都種有桂花樹。桂花開的時節,你走到哪里,都能聞到濃郁的花香。
去石門桂花村里賞桂花,實在太熱鬧了,我們不想軋鬧猛,于是,便相約了眾姐妹去冰幽家處于深鄉的一個農莊賞桂花。農莊里幾百畝的土地上,種滿各種花卉樹木,而桂花樹最多。這里的桂花樹,則養在深閨人未識,默默地開,默默地香,默默地風光,一如我們這群默默無聞、不求聞達的草根知識分子,坐在這四面通風的小亭子里閑聊,偷得浮生半日閑,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風光氣韻,自有種靜氣與清寧。
大自然是偉大的藝術家,造出種種的美,讓生活在大地上的人們甘拜下風;大自然也是偉大的哲學家,新陳代謝,四季更替,萬物榮枯,誰也無法撼動亙古不變的辯證法;大自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面對它,人類的思維變得蒼白無力、渺小無知;大自然更是偉大的造物主,萬物生長,春華秋實,人類因此賴以繁衍生息,在解決溫飽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春天的花開、秋天的果實,時時受到藝術的教育與陶冶,包括這滿世界的桂花香。
在我這樣胡思亂想的時候,姐妹們如一群花蝴蝶,走進花叢里去采花,說要回家腌制糖桂花來吃。我想,欲留住花香,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于是,也一心投入采花。當晚,我把心愛的書丟在一旁,專心做一件事:理花、洗花、腌花、裝瓶、放冰箱,糖桂花做成,已至深夜,于是滿意地睡去,桂花的香,已實實地留在了一個小小的瓶子里,密封保存。
○徐玲芬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桐鄉市女作家協會主席、鳳鳴女子詩社社長,著有“江南三書”和《豐子愷緣緣三部曲》等10多部作品。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