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云
我的眼里若是有一種從童年帶來的綠色,它定是那條水杉樹下的路。
從春末到秋初,站在水杉樹下,道路兩旁水杉濃蔭蔽日,郁郁蔥蔥的枝葉交織、重疊在一起,形成一個天然的綠色弧形。由于水杉樹形高大,且呈尖塔形,因而在這道弧形的上方,又留下了一線天空。這一線天空真是這片巨大的綠幕極好的點綴,似乎是大自然有意為之的留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這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仿若穿行于一條深邃的綠色隧道之中。
那條路不曾變過,印象中它就是這樣凝翠疊綠。但那條路卻又的的確確地變了,是連同這條路上的故事一起變的。
我的老家在相對偏遠的鄉下,從鄉下去往鎮上,這條路便是我們的必經之路。
那一年我剛出生,父親騎著一輛老式二八自行車,帶著母親和我去鎮上的衛生院給我打預防針。父親一不留神,將車子騎到了一個大坑里,將母親和懷里的我一同顛下了后座,摔在了石子路上。令人詫異的是,父親竟毫無察覺,兀自騎車走了。直到路人沖他大喊:“你的老婆、孩子掉下來了!”父親才猛地扭頭一看,大叫一聲:“哎呀!”
母親每每講到此處,我總要忍俊不禁。心想著,那條路可真顛簸啊。
但當母親第一次帶我去鎮上時,我才發現那路并不顛簸,它在我眼里平坦、寬闊。如果單單叫我一人走在這樣寬闊的路上,我是決計不敢走的。要知道,從我家到幼兒園的路是那么窄,兩輛自行車對向交車剛適合。一路上,母親騎著車,我坐著。兩旁筆直的水杉郁郁蔥蔥,似勻速運動般一棵棵地退至我的身后。沿路的人家,形形色色的路人,粗壯的樹干縫隙間隱約看見的波光粼粼的河面,這都是我一路上捕捉的美景。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河里有一艘小船在撒網捕魚。
轉眼,我要上初中了。我們鄉下是沒有初中的,要去鎮上讀。開學報到那天清晨,我在母親千叮嚀萬囑咐中和發小一起騎上了那條水杉樹下的路。坦白地說,第一次騎這么寬的路心里未免是忐忑的。然而,第一次的嘗試總是充滿好奇、挑戰與期待的。這些情愫輕而易舉地將我心中的不安消解了。
騎在那條水杉樹下的路上,猛然發現那路不似印象中那么寬。大概是“實踐出真知”,亦或是作為參照物的我長大了,路就顯得窄小了。路上,上班的、趕集的、上學的,絡繹不絕;騎自行車的、騎電動車的、開摩托車的、開汽車的,川流不息。
待到傍晚放學,要不是急著趕回家寫作業,幫做家務,或是趕上快要下雨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像早上去上學時那般匆忙。路上也較為清閑,我和發小有時并排騎著,有時一前一后騎著,聊校園里的趣聞,聊年少的心事,聊未來的夢想……半小時的路程,也在歡歌笑語里,在朝夕相伴中越騎越短了。那時的我們和那水杉一樣肆意地生長著。水杉是綠的,我們仿佛也是綠的,綠得蓬勃,綠得欣榮。
我們最喜歡騎行的還是路邊沒有人家的那些路段,一來不必擔心有人突然穿越馬路,二來是可以享受迎面而來的涼風。沒有民房的路旁幾乎都是綠油油的稻田,通常水杉種得多且長得茂。得益于那些蔥蔥蘢蘢的植物,撲面而來的、擁入懷中的風都是清清涼涼的。夏日里的涼風那真是大自然對行路人的慷慨饋贈呢!難怪在沒有風扇、空調的古代,疊青瀉翠之處就是古人的避暑勝地。李白詩云:“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好一個“詩仙”李白,這樣灑脫不羈的消暑方式豈不快哉?
后來,我上了高中,考上大學,歸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水杉樹下的路走得自然也少了。在異鄉,每每見到綠蔭如蓋的行道樹時,我總會想起家鄉這條水杉路,懷念那穿過林間向我撲來的涼爽夏風。我想,不論是我路過還是不曾路過的日子里,那水杉還是一樣的水杉,那路還是一樣的路吧。它們在家鄉,簇擁清風人影,守望斗轉星移,靜看四季輪回。
時過境遷。
前些天,我帶著孩子,開著車行駛在水杉樹下烏黑锃亮的柏油路上。目之所及皆是綠,然而卻不敢將目光停留于風景。并非擔心路旁的人家屋里突然躥出人來(那些人家早些年就搬到鎮上或城里住了),而是因為,那路實在太狹窄,就只夠兩輛車交車駛過,再多一輛電動車都不行。當對向車輛接二連三地駛來,而你的前方還有電動車、三輪車時,你只能放慢車速,乖乖跟隨其后。
我正全神貫注地開著車,剛滿兩歲的孩子突然稚聲稚氣問:“媽媽,我們為什么要開到森林里面來啊?”
我一時不知如何回應,抬眼向窗外望去,路邊的水杉郁郁蒼蒼,遮天蔽日,儼然一片蒼翠的森林啊!隨即,回答孩子:“因為我們要穿過這片森林到我們想去的地方。”不知道孩子懂了還是未懂,但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在這條小路上穿行著,去到我們想去的地方。路的這頭是故鄉,路的那頭是夢想。綠意盎然的途中,我們寫下一個個關于水杉、關于路、關于綠色、關于生命的故事……
○沈凌云 小學教師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