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綠芭蕉》
上世紀80年代,豐子愷故居緣緣堂與茅盾故居、君匋藝術院被譽為桐鄉文化上的“三只金鳳凰”,至今仍聞名遐邇。日前,重點呈現緣緣堂重建歷程的《又綠芭蕉》一書在石門鎮舉行首發式。市政協副主席陳炳榮出席活動。
《又綠芭蕉》全書共10萬多字,較為全面系統地記述了緣緣堂重建的緣起、籌備、奠基、建設、落成、后續管理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1984年3月30日第一次研究,到1984年8月10日奠基,從1985年9月15日落成典禮,到后續的管理,書中既有房屋的設計、建造、物品陳列的記述,又有搬遷原址印染廠、曲折的廣洽法師捐款接收、“豐子愷故居”等匾額書畫、雕像的由來等鮮為人知的史實,將緣緣堂重建的歷史過程清晰呈現給后人。
“豐子愷先生喜歡芭蕉,他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漫畫,充滿詩情畫意,讓人難忘。當年緣緣堂建成后,他種下了芭蕉。1937年,緣緣堂及芭蕉都毀于侵華日軍炮火?! ?985年,緣緣堂重建后,我們在花壇中又種上了芭蕉,讓緣緣堂以翠綠的芭蕉展現新的生命。所以我決定用《又綠芭蕉》作為這本書的書名。”首發式上,作者鮑復興暢談了《又綠芭蕉》這部文史資料編寫的緣起、歷程和體會。作為緣緣堂重建的全程“操辦人”,鮑復興為緣緣堂重建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弘揚桐鄉名人文化和豐子愷文化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座談中,親歷緣緣堂重建的老領導方士榮、鐘桂松,豐子愷后人宋雪君、楊子耘以及部分文史研究會成員作了交流發言。活動還舉行了贈書儀式。會前,與會人員還實地參觀了緣緣堂。
據悉,《又綠芭蕉》與2017年出版的《流光記憶》屬同一系列,都是名人場館建設的重要文史資料,對于名人文化厚重的桐鄉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好新時代文史故事,為奮進新征程提供精神文化滋養,是干好新時代政協工作的職責使命。接下來,市政協將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抓好《又綠芭蕉》文史資料傳播,通過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等載體,借助民生議事堂、委員會客廳等平臺,讓《又綠芭蕉》走進委員、走進群眾,讓更多的人了解緣緣堂重建的不平凡歷程。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