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豐石
與外教安納利老師約好,凌晨四點就出發,爭取在五點前趕到馬鳴老街。其時正是馬鳴老街早茶的歡騰時刻。
一路向西,穿行夜的隧道中。等到了老街口,看了一下表,四點四十五分,正好!一行四人向老街進發。走不多遠,只見一所房子大門洞開,白光從屋里傾瀉而出,染白了路中間的石板。不用說,這家就是茶館。走進去一看,屋里足足有十幾張桌子,桌子邊圍滿了人。有打麻將的,有推牌九的,有玩紙牌的,好不熱鬧;還有一位老太太,提著熱水瓶,穿梭于桌間續水。一看到我們,老太太熱情地介紹起來:“我們家茶館開了幾十年了,房子剛剛翻新。”言語間頗為自豪。“要不要來一壺茶,坐坐?”老太太發出邀請。她的熱情與屋里的煙味一樣濃厚。
繼續往前吧!出了這家,眼見著斜對面也有一家茶館,屋檐低矮,墻壁漫漶。趕緊走進去一看,也是座無虛席。茶客們見進來了四個“異人”,你一言我一語,“你們哪里人?你們也來喝茶?”同時也不忘記說說自己,“我們年紀大了,早上睡不著,三四點鐘就來了,喝壺茶,打回牌,吃碗面;再回去干活。”
“來來來,坐這里。”看到我們沒地方坐,有一桌人站起身來,與另一桌人湊了湊,給我們騰了一個桌子。一壺好茶,四個茶盞,我們也像模像樣地喝上了;身后有一臺自動麻將,一位老者枯坐。問他,他說,他在等朋友們,他們馬上就到,真不錯!
濃濃的紅茶水一下去,提醒了腸胃,該吃點早飯了。小街不寬,茶館對面,有家面店。走進去,呀,酒客們或兩三圍酌,或一人獨飲,一碟碟小炒正散著熱氣與香味。一位拴著圍裙的胖阿姨端著菜出來,問我們吃什么面。放下菜碟,用手指指里間,“坐里面吧,這里坐不下了。要吃啥面,到廚房里來點!”
外教是素食者,她點了一碗蔬菜面,我們分別點了魚蝦之類的面。面一碗一碗地上來了,好大一碗面啊!食材都快堆成一座小丘了。安老師的蔬菜面,更是惹得她的眼睛瞪得滴溜滾圓。胖阿姨一邊端面,一邊不住地表示歉意,“讓你們久等了,今天就我一人,怠慢了,怠慢了。”
于是,我的第二次馬鳴之行的記憶里,有了一壺茶和一碗面。而第一次來馬鳴,記憶里則是一盤菜。那天偕友三人,騎著自行車到了馬鳴老街,一圈逛下來也時近十二點了,步入老街上唯一一家小飯店,長桌上擺著一口口大鋁鍋,鍋里的菜都所剩不多了,將就著讓老板娘盛幾樣上來吧!看到屋角堆著幾壇酒。老板娘見狀便說,你們自己舀好了。遞給我們一個酒提,壇裝黃酒就是香,每人裝了一大碗。隨后,老板娘出了我們的包間,又很快回來了,手里端著一盤白切雞。
“這本來是留著我們自己晚上吃的,給你們吃了!”意外之喜!
而第三次到馬鳴,是去年這個時候。五月天的中午也有點熱了,從老街出來,就在路燈桿對面,有家小超市。超市門口堆了幾筐西瓜。妻過去問店主,這個瓜好吃嗎?水分多不多?
“這是我們馬鳴村自己種的瓜,鮮甜鮮甜的,你放心好了。”果不其然,買下一嘗,鮮美爽口,馬鳴的一口瓜,真甜!
今年“五一”節,第四次來到馬鳴,發現馬鳴老街變化真大,高大敞亮的游客中心已經啟用;中心對面的一座大樓正在施工,名叫“蠶花樓”,落成之后江南水鄉的蠶桑文化將在這里淋漓綻放。沿著小河,拐過街角,發現一個賣蘿卜絲餅的小攤,這不就是那位胖阿姨嗎?給我們做了四大碗面的胖阿姨!
○莊豐石 桐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