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立夏,燒一鍋純正的桐鄉野火飯

2023-05-06 08:47   來源:    作者:    編輯: 沈樹明 發表于:  浙江桐鄉

圖片

青蔥豌豆綠裳裳,

臘肉咸腸筍嫩黃。

嘗遍桐鄉煙火味,

敢稱立夏第一香。

  經歷了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經歷了柳絮楊花、綠肥紅瘦,熱氣開始慢慢地圍攏來,晚春略帶的潮悶漸漸被清爽的東南風吹盡。立夏時節,人們趁著盛夏并未到來之前,盡情享受著野外的歡樂。

  如果要像桐鄉“清明美食大件”一樣選出“立夏美食套裝”,并不是很難,而排名第一的野火飯是桐鄉立夏永恒的美味。

現代人的滿足點越來越高,好奇心卻越來越重,讓原本只在立夏流行的風俗從春寒料峭的二月一把火一直燒到如火的六月,并在下半年重新燃起,把如出一轍的野火飯“曬”到各有風致萬千。做出一頓含技法與美味于一身的野火飯,亦可以提升年輕小伙子在姑娘心中的得分。

圖片

  野火飯,亦稱野米飯、野飯、咸飯。顧名思義,火要野的,不能在自家的灶頭上燒;更嚴格一些,米和食材也要野的,不能是自家地里種的,因此舊時燒野火飯是你一把米我一把柴地湊起來(或路邊“偷”來),現在第二條規則因為太麻煩,對于食材的來源已不是那么苛刻了。

  野火飯里少不了豌豆。早些時候,有立夏嘗三鮮的說法,三鮮即豌豆、春筍和櫻桃。桐鄉人稱櫻桃為“盎(āng)子”(記其讀音),舊時在人家的河灘邊上經??梢?,嬌小欲滴,玲瓏剔透?,F在有專門種植的比車厘子小一些的中華櫻桃,熟透之后倒也尚可解饞,價格不菲。春筍如今已稱不上時令鮮貨,早在過年時已滿地攤都是。唯有土生土長的豌豆最不負農時的浪漫,嬌嫩低調的藤蔓,慢慢開出溫和而不張揚的花朵,果實、口味、氣質遠在蠶豆之上,是野火飯食材中的上品。

圖片

  除了豌豆,不可或缺的還有咸肉,過年時腌制的咸肉在野火飯中最能體現價值。肉腌好后的處理有兩種方法,風味各異。一種是腌制后一直放在陰涼的陶器中,需要食用時割取,切片放在盆中清蒸。另一種相對常見,即在腌制一段時間后拿出來在太陽下晾曬。兩種方法所腌制的咸肉各有所長,前一種方法腌制的咸肉更適合燒野火飯。咸肉的用料可以偏油一些,肋條肉、夾心肉均可,燒出的飯更香醇。

  一般情況下,以上兩種食材為標配,其他則因地而異,常用到的有蕎蔥、春筍、蒜苗、蠶豆、香腸、萵苣、胡蘿卜等。吃過野火飯,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相傳吃了野火飯可以避免“疰夏”,是人們喜歡野炊最廣泛的一種理由。

  食材的選擇在桐鄉各鎮大有不同。石門灣一帶蕎蔥必不可少,甚至把野火飯直接稱為“蕎蔥飯”。蕎蔥亦稱蕎、藠蔥,稱不上家常蔬菜,城里的菜市場上幾乎買不到這種東西,桐鄉東片許多人也不知道此物,而西面的鄉鎮卻把它當作一道名菜,屋前屋后的菜地里都會種上一塄塄,一盆蕎蔥炒蛋曾是高檔的待客之肴。

  蕎蔥與野火飯的搭配也稱得上天作之合,經過水與火的融合,晶瑩的飯粒充分吸收了蕎蔥的香味,掀開鍋蓋令人咽津。洲泉一帶,燒野火飯時會把蕎蔥切得更短一些,且在米中加入一部分糯米,甚至用純糯米來燒。純糯米燒出來的野火飯口感滑糯,但冷食時大打折扣。而東部的屠甸、濮院一帶野火飯色澤更亮麗,以大蒜、萵苣等代替蕎蔥,為了更好看,往往還會加入胡蘿卜調色,但萵苣、胡蘿卜等蔬菜水分含量高、纖維短而脆,不適宜長時間燜燒,因此顏色雖說搭配得好看,但野火飯的味道稱不上最佳。

圖片

  野火飯食材的最佳配比,以1份糯米加2 份粳米,配以蕎蔥、咸肉、香腸及少許蒜苗、豌豆、筍,燒出的色澤與口感最佳。

  燒野火飯的過程是一門技術活。從搭灶開始,以二尺生鐵鍋為例,先用7塊“九五磚”搭成一個正七邊形,拿掉其中一塊留作灶門,再在其他6塊磚上交替往上搭7層,共用“九五磚”42塊。灶以搭在泥地上為宜,再將灶膛中間的泥地略微刨低些,然后灶上架鍋,“基建”完成。早時不舍得用磚頭,便會選擇在土崗頭的岸灘上挖洞掘灶,現在已不具備這個地理條件了。

  柴火需要兩種,一種是用于起火和收火的軟柴,稻草最好,另一種是桑條之類的硬柴。

  將切好的食材裝成兩盆待用,一盆為咸肉與香腸等葷菜,另一盆為蕎蔥、豌豆等素菜。在鐵鍋內加入適量油(以1/3的菜油和2/3的調和油為佳),油中加適量鹽 ( 如果咸肉量多,不用加鹽 ),油熱后先放葷菜煸炒,炒數下后放入素菜繼續炒,炒至出水轉色。這一做法類似杭白菊制作中的殺青,可以把菜中的鮮氣逼出到湯汁之中(有些地方喜歡在燒好飯后再將炒好的蕎蔥等素菜拌入,這種方法看起來使色澤碧綠,實則不入味,畢竟口感高于色相)。

圖片

  然后將炒好的食材盛回盆內,鍋中放水加米。米和水的比例直接關系到飯的質量,可以用戧刀把米往中間撥,以米在水中微微露出為宜,此法需多次實踐方有心得。“水頭”調好之后,將炒好的食材倒入米中,充分攪拌,再次查看水量是否合適,蓋好鍋蓋,將下一個工序交給燒火工。

  火量以中火偏高為宜,太猛會導致收水過快,易焦而夾生,火候不夠則成“焐熟飯”。水汽蒸發得差不多時,可揭開鍋蓋看一下情況(不會影響飯的質量),如果是滿滿一整鍋飯,在鍋內食材燒滾時最好攪拌一次。當聽到“比喱比喱”的鍋巴聲時準備收火,再添兩把稻草即可停火,如果是一整鍋飯,可在聞到輕微的焦香后再停。耐心等待20分鐘左右,即可開鍋享用了。如再佐以香干、咸菜、螺螄之類,更為野火飯的美味錦上添花。

  野火飯以“野”為要義,河灘邊、大樹下、古橋頭,都是野趣之所在。而今人多地少,洗涮取材不便,各類農莊推出野火飯主題活動,讓游客趨之若鶩,造就了野火飯大軍。但遠不及某一處鄉野角落,自己動手,搭灶、淘米、切菜,功成之后,在樹蔭下或站或坐,沒有陌生人的喧嘩,只有老朋友的評價,慢慢品嘗這盛行于春夏交替時的美味,感受節令賦予的天然物產與勞動成果的味道。

  鄉愁,是兒時的記憶,是夢里的山水,更是胃里的春天。五月桐鄉,蠶麥江村,梅霖院落,在立夏的那鍋野火飯里,有你想要的鄉愁。

圖片
  “風雅桐鄉”欄目持續征稿中,期待您的投稿。詳見《桐鄉發布》征稿 | 風雅桐鄉,邀您一起讀懂這片土地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