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一到春分,就想到了桐鄉!

2023-03-21 16:14   來源: 桐鄉發布    作者: 攝影|范玉芬   編輯: 沈樹明 發表于:  浙江桐鄉

圖片

圖片  

  “陰陽適中,故晝夜無短長?!?/p>

  春分節,地球的公轉圓滿完成了一年的任務,到達黃經360度,太陽光從南回歸線折返后直射赤道。理論上講,白晝與黑夜的長短均分,一切歸零,一切從頭開始。


(一)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說的是一個朝代一旦分崩離析,就不會再有重生的可能。而與人們關系最密切的季節,與人世全然是一種相反的狀態,四季輪回,周而復始,亙古未變。綠樹濃蔭的明天是枝葉漸黃,大雪紛飛的盡頭是草木初生,所以人們更熟知的成語是“物極必反”。春分,便是以年為單位的最完整周期的起點。

  這正如我們開某個大會,立春的萌動是與會人員簽到,雨水的淅淅瀝瀝是暖場的宣傳片,驚蟄的春雷是主持人的開場白。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春分作為第一項議程正式進入季節大會的流程。從物象上看,也只有春分時,自然界才真正展示出萬紫千紅的春天符號,檐下歸燕、河邊新柳、陌上繁花,達到了“早高峰”的狀態。

圖片

  桐鄉人對于春分,應該最有發自內心的共鳴。江南一夜的春雨,你在刷抖音的同時,窗外多少萬紫千紅在飄落與盛開。有時間的人在河邊漫步,沒時間的人望一眼窗外,無論是雨還是晴,都擋不住春意撲面而來,好心情被共享,壞心情被稀釋。人們可以抱怨天氣的無常和工作的壓力山大,但決不會嫌棄春意的濃淡,因為每個生命都在此時用最純真的狀態展現出最向上的一面。

  有時,我們會說沒有時間去留戀這春天,這春天不是用來留戀的,而是人們千百年來與自然相處的一份總結,是要帶上心靈去解讀的。況且是真沒有時間么?是我們空度了時間,還是時間拋棄了我們?

  《冬九九歌》的盡頭是春分節,最后兩句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币馑际嵌梁缶啪虐耸惶?,再加上九天,即到了春分節氣,春寒的威懾力到此基本結束, “九九數來無可數,都將犁耙去耕田?!?春意趕著農民開始勞作。

  催促生產的同時,春分也開始化解仕人的悶慮,“九九已過殘臘盡,更番花信數春風?!便皭澋男那楸淮猴L所化解,從田間的繪畫者到詩意的傳承者,千百年來,人們從未放棄過春分起跑的希望,也從未打亂過起跑后一步一個腳印的節奏。


(二)

  春意勃發之時,也是詩意勃發之際。志南和尚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睂⑷死搅四莻€杏花煙雨的江南小村;于良史說:“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春夜的靜空香韻穿過千年撲向你的五官;孟珠說:“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草是綠的,水是綠的,看不見的風也是綠的;高鼎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狈棚w的是大人們最難實現的心愿;張良臣說:“一段好春藏不盡,粉墻斜露杏花梢。”更顯安靜地聆聽著春天的聲音…… 最初的二十四節氣,正規的文字記錄大部分都是官方制作,服務于天子貴族的各種儀式,順帶指導農事的開展,但因為有了這些詩的存在,才使得每個季節和每個節氣里那些過雅或過俗的言語被傳遞成更加生動的生活符號。

圖片

  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天地似乎下了一聲號令:預備,跑!

  玄為黑,玄鳥就是黑色的精靈——燕子,亦稱元鳥,一只最有人情味的鳥兒。“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每年春暖花開,燕子都會按時回到去年的人家,在舊窠里重新覓食、育兒,熱鬧地穿梭于梁檐、樹梢、湖面與電線桿之間?!傲貉嗄剜?,墻燕呢喃”,留戀江南的物語,讓人活活愁煞;“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弊屜e之人多了一份深情。當年與貴族們同進同出的王謝堂前燕,千百年后早已飛入了尋常百姓家。當孩子們唱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的時候,燕子們在春天的枝頭,迎著春天的一縷陽光,不知人世間發生過什么。如此簡單,如此真實,便如此動人。

   “雷乃發聲”理應為春分二候, 但在黃河以南數千里的桐鄉,春來得更早一些,驚蟄才是春雷開響的最佳時節,所以關于春雷的諺語與春分無關。古人對雷的產生有著科學與玄學雙重的猜測,稱“陰陽相薄為雷”,在他們的算法中,萬事萬物幾乎都逃不出太極兩儀八卦之類的種種解釋。從科學的角度看,其實也不無道理,雷源于電,電源于正負運動,正負即是陰陽,這不正是符合科學的文化嗎?

  有雷便有電,春分時的雷電,以雷為先,極少見雷聲響起閃電同時劈到地上的景象,只有到了火爆的夏天,雷電才會讓人躲之不及。人類社會對于電的探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可惜中國傳統對于天地的敬畏過高,沒有搶先西方一步將電運用于生活。


(三)

  春分的物象,除了桃花的嬌艷,還有麥苗的青綠,桐鄉人說“春分麥起身”,文人說“三月輕風麥浪生”,有起身的姿態,才有麥浪的動態。春分時麥子的生長即將進入青春期,加強肥水管理,對健康拔節起著關鍵的作用。當然,桐鄉人的主糧是水稻,麥子的意義更多在于種糧大戶作為冬季利用閑田的一種補充。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綠色,更加不能在春天尤其在江南的春天里缺席:“無楊柳,不江南?!?“西湖景致六吊橋, 一株楊柳一株桃?!笔嵌嗌偃诵闹型昝赖慕洗壕?。楊柳這種看似普通的植物,在各類人群的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古人折柳送別的習俗更是流行千年。除了“柳”與“留”近音之外,還以“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寓意強大的生命力,祝愿親友在他鄉生存或創業的成功,這與桐鄉人所說的“楊樹丫叉槿樹根”包含的道理幾乎一樣,種到哪里,活到哪里,茂盛到哪里。

圖片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边@種平實景象背后隱藏著多少強大的力量,又不知比那種激情高亢卻不實用的演說精彩多少倍!許多時候,我們感慨和懷念那些熟悉的景物,并不是刻意要回到過去的陳舊,而是不忘那一份清澈如鏡的初心。即便在這紛繁的世俗中,哥已不再是當年的哥,但哥的心底,應當依然有著系馬高樓、對酒當歌的情懷。 

圖片

  “風雅桐鄉”欄目持續征稿中,期待您的投稿。詳見《桐鄉發布》征稿 | 風雅桐鄉,邀您一起讀懂這片土地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