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祥
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意思是說各人有各人的喜愛,或者說它們各自都很可愛吧。
青菜,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簡單樸素。但在我看來,青菜的滋味,卻勝過人間無數美味。它甘愿做餐桌上的配角,但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青菜,它適應性廣,似乎落土就生,易種易收,既可播種,亦可移植。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風里雨里,或站在原野里,或粘在房前屋后的菜畦中,眷戀著腳下芬芳的泥土地,生機盎然,自由自在地享受著陽光雨露。
一個寒風凜冽、濃霜鋪地的早晨,我從市區驅車回農村為母親做飯,去農貿市場買來葷菜后,母親卻對我說要吃青菜。于是我立馬去自家房前的菜地摘來兩株青菜,剝去幾片黃葉后,用水洗凈。手捧那青翠欲滴的青菜,突然我思緒萬千。那是家鄉田野的原色,是農村里最簡單的蔬菜滋味,有濃郁煙火氣。
以前,城鄉物資匱乏,但村里每家每戶都有幾分自留地可種植一些蔬菜。一日三餐,青菜或由其腌制的鹽齏菜常常是餐桌上主要的菜肴。還清楚地記得小時候,由于種種原因,我家到了每年的“清明”時節,就要斷糧了,無奈只能向親戚借米或吃生產隊里的“儲備糧”,母親為了節約糧食,就經常燒菜粥給全家吃。
青菜,雖叫法不同,如上海的青菜叫“上海青”,蘇州的青菜叫“蘇州青”,其他各地也有另外的一些叫法,不勝枚舉,但不管叫啥,萬變不離其宗,青菜還是那棵青菜,只不過品種略有不同而已。
人們常用青菜來象征淡泊和清貧。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龍,他在做江寧知府時,每天的菜肴只是幾棵青菜,“薊曰青菜,鄂曰明月。兩地民謠,一生宦業。”后在江南兩江總督位上,他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佐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百姓因而稱他“于青菜”,名垂青史。
青菜也是百搭,香菇菜心、青菜肉片、青菜燒豆腐等等,都帶著濃郁的家鄉味道。過年時,一大桌親朋好友,大魚大肉放滿一桌子,但總少不了一盆炒青菜,它不卑不亢,卻成了人們的“搶手貨”。
“你還不去炒菜?”母親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沉思。我急忙打開煤氣灶,幾分鐘后,一盤炒青菜出鍋。母親搛上一筷放入嘴里,連聲說“好吃好吃”,是呀,經過霜打后的青菜,味道甜糯,特別下飯。
過去,青菜難登大雅之堂,如今,青菜竟成了宴席上的“常客”,大概聰明的廚師在人們大魚大肉后,讓青菜為饕餮食客解解油膩、開開胃口吧。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我更鐘情于青菜,因為最是青菜撫人心。
○陸炳祥 機關退休人員,系嘉興市民協會員、桐鄉市作協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