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苗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初,持續了3年的疫情,迎來了新挑戰,一時間“陽”聲響起,與寒潮連成一片。
1月2日,風雨交加,寒風刺骨。我開始四肢酸痛,上吐下瀉,全身發燙。家里沒囤藥,就近去了社區發熱門診,打算配藥。不料一測,體溫40.4攝氏度,心率135次/分。體溫奇高、心動過速,已超出社區配藥權限,必須送醫院看急診,立即、馬上。社區醫生的反應,像一個巴掌擊打在我臉上,比寒風更凜冽更刺痛。
可是聽聞醫院人山人海,高燒的我懼怕去醫院,偏偏怕什么來什么,心跳又開始加速。那一刻,我坐在社區診室里,都能聽到自己“咚咚咚”的心跳聲。我懇求先配點退燒藥,吃后如不退燒,再去醫院,未得到醫生同意。我懂,社區醫生是在告誡我要重視病情,因為我有基礎疾病,一旦陽了轉重癥,后果不堪設想。
來到桐鄉一院,許是因疫情高峰已過,發熱門診沒有傳說中的那般擁擠。醫生是個小伙子,口罩、面罩包裹得嚴嚴實實,問診時,醫生自己咳嗽不停,嗓音沙啞,鼻音濃重。我問可否給我做個核酸,確診一下,他答沒必要,陽不陽都按癥狀處理。面對一個毒性不斷減弱的病毒,大家的心態趨于開放、積極,醫生更是有備而來,冷靜自如。
醫生為我抽血驗了血常規、C反應蛋白、心肌酶譜。加急查驗,結果很快出來了。有點炎癥,其余正常。配了退燒藥和頭孢消炎藥,醫生叮囑我回家吃藥休息。總算有驚無險,之前的翻江倒海,變成了風平浪靜。
服了藥,第二天高燒沒退,但我精神不錯,沒有加重跡象。做了抗原,那兩道杠,不是淺淺的,而是格外明顯,深刻有力。接下來幾天,就是在高燒、吃藥、出汗退燒、逐漸高燒、等著下一次吃藥中不斷循環。我的麻煩是5天高燒38.5攝氏度以上,一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次性燒個夠。顯然我是屬于免疫系統差的人,與病毒和諧相處時間長些,像打了一場異常艱苦的“戰役”,但最終也打敗了病毒。
無論連續五天高燒,還是咳嗽咽痛,只要不影響到肺部,醫學上都叫輕癥。高燒的那幾天,我咳嗽較輕,只是干咳,直到退燒后才逐漸加重,咳出痰來。時而會有一陣劇烈猛咳,感覺要把五臟六腑都咳出來似的。嗅覺味覺幾乎全無。一躺下,鼻塞厲害,難以呼吸,墊上兩個枕頭,鼻吸才得以通暢。喉嚨干癢,但吞咽沒有所謂的刀片割的感覺。禁足在家,度日如年,直到十天后,那些不適,一個個逐漸轉好。
老公比我晚陽一周,喜提我當選做飯人。他發燒一天,速戰速決。而發燒那天,痛苦指數蠻高,肌肉酸痛加劇。退燒后,狀態明顯好轉。進入“清理戰場”階段,咽痛、咳嗽、流涕輪番上場,免疫系統在高奏凱歌,勝利在望。
最擔心的是90歲高齡的母親,她心臟不好,四年前裝了起搏器。母親居姐姐家,姐姐姐夫皆陽,母親自然難避其陽。他們仨是去年12月中下旬相繼起病的。母親陽了低燒一天,吃了半粒對乙酰氨基酚,退燒了,從開始的狂咳轉到零星咳嗽,十多天后便自愈了。一直監控老人的心跳和血氧,沒太大波動,母親也逃過了這一劫。
一過峰,一抹曙光已躍出地平線。
陽康后,全家團圓,歡歡喜喜過新年,我不禁哼起幾年前春晚上的那首歌:“天空飄來5個字,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煩一會,一會就完事。”
而今,立春已過,疫情進入低流行水平。疫散去,春會來。
○唐新苗 桐鄉市商務局退休人員,平時喜閱讀。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