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咖啡館的小院,鬧中取靜。月半咖啡。
一杯咖啡,白瓷杯盤銀湯匙,讓人想到“時尚”和“潮流”;一條老街,矮房窄巷水泥路,讓人想到“復古”與“懷舊”。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事物在桐鄉的小巷里“碰撞”,成就了一批老街咖啡館,讓咖啡沾上水鄉的人間煙火氣,成為老百姓生活中越來越常見的平價消費品。
老街咖啡館
傾向“本土化”
U&M CAFE。
市區文昌路的“U&M CAFE”——一家開在老街的平價咖啡館,早上10點左右店員就會來開門,然后打開咖啡機,制作第一杯咖啡。“咖啡機內可能會有清潔劑殘余,所以每天的第一杯濃縮咖啡是不能端給客人的。”說話間,咖啡的濃香便飄滿了屋。
店內環境雅致清幽,裝修風格溫馨,右手邊擺放著書架和掛畫,書架上有魯迅的《朝花夕拾》,掛畫上是繁體字的“發財”——要詩與遠方,也要生活和面包,這也是店主汪舒的追求。
7年前汪舒剛開始做餐飲時,桐鄉還只有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和高檔商務咖啡館,且價格較高,銷售路子窄。汪舒喜歡咖啡,就“夾帶私貨”地把咖啡加入到炸雞店的菜單里,“捎帶”著賣,饒是如此,一天也賣不出幾杯。“那時桐鄉人對咖啡還很陌生,消費市場不足以撐起獨立的咖啡館。”她說。
要讓桐鄉人接受這個新飲品,得把價格壓下去,把口味提上來。
為了讓咖啡更好喝,汪舒和丈夫在一線大城市輾轉,去網紅咖啡館探店,拜訪咖啡師傅。為了追求專業的手藝,他們還在杭州接受了培訓,考了咖啡師資格證。
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終于將高品質咖啡制作手藝,從大城市帶回了水鄉小城。
桐鄉人喜歡吃面、喝茶,一家風格純正的西式咖啡館,未必能在土生土長的桐鄉人中“破圈”。為了迎合顧客口味,老街咖啡館或多或少都做起了“本地化改良”。
“咖啡+芝麻”、“雪梨+拿鐵”的組合,你喝過嗎?在縣前街51號梧與桐國風養生咖啡館里,就能找到這樣奇妙的搭配。店主不僅是一位咖啡“發燒友”,還喜歡養生茶,這樣的個人愛好“投射”到了飲品研發里。
梧與桐國風養生咖啡館。
香濃的咖啡裝在帶著國風菊花圖案的紙杯里,黑芝麻醬花勾勒在綿密的奶泡上,既有古韻的唯美,又迎合當代年輕人追崇的時尚感。“不只是咖啡,未來我還想根據桐鄉人的口味,在菜單里加入茶水、糕點,將這里打造成本土化養生飲品館。”梧與桐負責人說。
金白水清的咖啡配冰糖葫蘆,小滿咖啡的茉莉拿鐵、生姜拿鐵,臨水咖啡(烏鎮店)的荷包蛋拿鐵加一碟瓜子……老街咖啡店里五花八門的“改良”產品,讓咖啡這一舶來品漸漸融入了本土基因。
一杯咖啡
厚植家鄉情結
開店不只是為了做生意,老街咖啡店的經營者或多或少都有“復古情懷”,這種情懷源起于江南水鄉的一磚一瓦,根植于桐鄉人的家鄉情結。
“我想要打造一個有別于商務咖啡館的家庭式咖啡館,一個除了家和工作場所以外的第三空間,能讓顧客享受慢節奏生活的國風場所。”為了尋找心儀的店址,月半咖啡的店主王昊一找就是3個月。
在他的設想里,新店要有鬧中取靜的地理環境,要有獨立的院子,要有中式的裝潢,能讓顧客一進來,就能回想起小時候坐在天井里吃西瓜的時光,有回到了老家的感覺……終于,他在桐鄉最熱鬧的東興商圈里,找到了武廟街的安寧老巷,找到了一座有百年歷史、木制結構的老院子。經過驅蟲、修補、裝修后,今年上半年,月半咖啡正式營業。
月半咖啡。
“隱居”深巷的老街咖啡館,不靠大商場的人流量,不靠漫天打廣告,靠的是一份桐鄉人共通的“情懷”。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生活場景越來越常見:每逢周末休假,約上三兩好友,遠離鬧市喧囂,暫停快節奏的生活,躲進一處回憶中的小小天地里,品上一杯香濃咖啡,吃上一塊糕點,再拍上幾張美照留作紀念。
老街咖啡館的經營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鐘情。每家老街咖啡館,幾乎都有不同的經營理念,也有一個與之契合的顧客圈。對于像王昊這樣的經營者來說,經營一家店,延續一種情懷,也是選擇一種生活態度。
說到生活態度,王昊講到了一件趣事:“我的第一家店開在了烏鎮老街,每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烏鎮戲劇節期間,會有不少外地游客光顧,我會試著記住他們的口味。第二年他們再來的時候,為他們點上一杯和去年一樣的咖啡,試圖喚起他們對烏鎮的回憶。偶爾也會有顧客會心一笑,我就會感到非常滿足。就像我們提到烏鎮時常說的,‘來過,便不曾離開’。”
時光再荏苒,光陰似從前。桐鄉人的“家鄉情結”,不過是在日新月異的生活中,尋找那依舊不變的心靈歸宿。半生出走歸來,等你的還是原來的老街、原來的桐鄉、原來的江南。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