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孝平
深秋時節,走在大街上,背后不時吹來陣陣涼意。忽地,眼前一熱,鼻子嗅到了烤紅薯的香味。驚喜地挑上一個,慢慢咀嚼,軟糯香甜的滋味里漸漸溢出了兒時在農村吃煨番薯的畫面。
桐鄉是“中國杭白菊之鄉”,每年深秋,潔白如雪的菊花一片片盛開,把廣袤的大地打扮得整潔漂亮。露水一走,一家人拎個小桶藏在田里采菊。
那時,新鮮菊花需制成熟的“菊餅”才能賣錢。晚飯一過,一家人迅速忙活起來。父母把散發濃郁清香的菊花一朵朵疊在蒸具里,一層層鋪滿,放鑊子上蒸。奶奶在灶上燒火,干燥的桑樹條在灶膛里嗶叭作響。爺爺站在門口看表,時間一到,馬上掀開鑊蓋,將熱氣騰騰的熟菊花端出去。
一家人緊密配合,籮筐里的白菊花越來越癟,屋外發黃的熟菊花越來越密。煙囪里冒出的熱氣將漆黑的夜空摳出一塊白色,屋外的霧氣將頭發頃刻打濕。我慵懶地坐在灶下,對著灶膛取暖,不耐煩地等待,嘴里嘟囔著。母親知道我在焦急等待那個味道,她在忙碌的間隙取來四五個番薯,個個碩大飽滿,堆在了灶下。
父親重重拍了下籮筐底,宣告了蒸菊的結束。母親彎下腰,笑盈盈地把番薯一個個扔進灶膛。火已經熄滅,通紅的桑樹條依然閃著紅光,發出滾燙的熱量。母親在番薯上面覆蓋一層桑樹條,再裹上薄薄一層涼透的草灰,然后上樓擦臉洗腳,等待。
母親趿著拖鞋再次響起時,一股濃香撲鼻而來。剛從灶里掏出來的番薯在她手里跳躍著,散發出一縷縷熱氣。母親將番薯塞到我手心,“快,熱乎乎的。”我剝開煨番薯紅潤的薄皮,掀開那層烤得焦黑的硬殼,黃白的熟番薯露了出來。咬一口,軟糯可口,燙得牙齒發熱,不禁“哎呀”一聲。母親慌忙提醒:“慢點吃,別噎著,餓死鬼投胎一樣。”我朝母親“噗嗤”一笑,番薯只剩了半個。
一個滾燙的煨番薯,捂熱了冰冷空乏的胃,讓我精神十足。而勞累了一天的母親,匆匆吞完一個番薯,很快進入了夢鄉。等待她的,是明天漫天開放的菊花。
蒸好菊花煨番薯,一直是老家保留的傳統項目。相比蒸番薯,煨番薯更軟糯香甜,愛吃的人更多。但僅用燒飯的余熱,不足以煨熟番薯,只有那長久火熱著的灶才能捂出獨特的香味。因此,要吃到煨番薯,就要熬干蒸菊花的汗水,等待厚重的濕氣將漫長的秋夜籠罩。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煨番薯,犒勞了辛苦蒸菊的家人,安撫了無聊等待的孩子。煨番薯,是甜在心底的童年記憶,是火熱的勞動場面孕育出的甜蜜,是滋養農民幸福生活的養料。
○姚孝平 開發區(高橋街道)人,自由職業,愛好寫作以農村為題材的散文和評論。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