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騎塘老街話今昔

2022-11-17 09:04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編輯: 沈劍慧 發表于:  浙江桐鄉

  莊月江

  騎塘老街,位于桐鄉市最南端,隔洛塘河與海寧市西北邊的斜橋、周王廟接界,隸屬開發區(高橋街道)騎力村。

  “騎塘橋”是一座三孔平橋,高近三米,寬二米光景,長十多米,橫跨洛塘河。橋面用長而寬的條石鋪成,東西兩側都是石欄桿,間隔欄干的每根石柱上,都蹲著一只形態各異的石獅子,共八只。欄干中間有陽刻大字,東面“文瀾映旭”、西面“利澤澄清”。上世紀七十年代,洛塘河拓寬,橋被拆除,現老街河邊還殘留著八級橋堍石階。

  街道沿河東西走向,長兩百米光景、寬三米,兩旁商店密集,應有盡有。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騎塘橋曾經是鄉政府所在地,有小學、醫院、繭站、供銷社、收購站等。

  自從鄉政府遷到騎塘橋北面三里外的星石橋之后,騎塘橋的街市逐漸冷清、蕭條,好多店面房人去樓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故土難離的人家,便在原址蓋起了二層樓或三層樓“洋房”,大多已不是商家,而是住戶了。老街猶在,三面農田一面水,仍是安居之地。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五水共治”“整治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等政府行為的實施,近幾年,開發區(高橋街道)和騎力村關注民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選擇地復原騎塘老街舊貌。街道條石鋪路,塘河水清魚躍。石砌河埠宜洗滌,臨水亭閣可休憩。家家粉墻黛瓦,戶戶四季見花。村里還選了幾間古色古香的樓房做成“民宿”,現代設施一應俱全。雙開間的“騎力村鄉賢館”亦將擇日開放。

  古街上還留著一個世紀前的陳家祠堂門樓,門樓上用石灰抹掉的“崇德縣騎塘中心小學”校名,尚能辨識。

  騎塘小學的創始人陳天慶,是我的大娘舅,生于1899年。小時候,他曾與著名作家章克標同在斜橋秀才戴兆鶴辦的書塾里讀書。讀完私塾,考進蕭山湘湖師范。十八歲畢業回到騎塘橋。當時正西風東漸,“教育救國”成為新派文化人的追求,天慶娘舅就在自家的陳家祠堂里辦起了“國民小學”。

  1942年,在抗日戰爭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海寧縣抗日政府部分人員輾轉于日暉橋、騎塘橋、交界石橋等地,出版創刊于1941年的抗日刊物《天真》,宣傳抗戰必勝,揭露“大東亞共榮圈”陰謀,刊登前方消息和后方動態。相當一段時間,這油印的《天真》,就隱藏在“石界”騎塘橋一家大戶人家家里出版。

  老街背后,除了零星民居和菜地,有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影院,這是桐鄉市內現存唯一一座老電影院,稍作修繕,已成為騎力村的文化禮堂。它的東南邊,新建的“桐鄉市高橋街道騎力村科學工作室”和“桐鄉市高橋街道鄉村科技少年宮”,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校舍布局,參照原騎塘小學的格局,與老街東首小學校址陳家祠堂遙相呼應。新落成的“紅白宴”大廳,可擺五六十桌酒席,供本村村民使用,鄰村村民亦可借用,增添了老街人氣。宴會廳西側小橋港西北邊,保留完好的民國早年四合院,作為農耕文化展示廳供人參觀。村行政中心二樓開闊的文化活動場地,有圖書室、乒乓桌和各種棋類供村民休閑,東面墻上展出《人文騎力》老照片,為老街注入了歷史文化底蘊。

  老街西北稍遠處,洛塘河支流鯉龍港側有谷物烘干中心,占地26.5畝,廠房3200平方米,全年可烘干水稻7000噸、小麥5000噸。這里加工出來的“高橋大米”已形成品牌。

  東北方向,又有占地274畝的智能觀光果園“依田農場”,種植陽光玫瑰葡萄和紅美人柑橘。鮮果飄香時節,拉貨卡車接二連三……

  2019年,從開發區(高橋街道)落晚村整體搬遷過來的嚴家廳,已經圪立在村行政中心北側不遠處。村里擬將“嚴家廳”改名為“落溪書院”,作為鄉村研學教育基地。書院東側,接待中心和36套民宿標間亦將竣工驗收。

  擁有騎塘老街、鄉村科技少年宮、鄉村研學教育基地,以及現代化農業設施和果蔬基地的騎力村,已成為浙江省“3A級旅游景區村莊”。

  (莊月江 海寧斜橋人,1938年出生在騎塘橋。衢州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