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運河邊的人們

2022-10-20 09:14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唐新苗   編輯: 沈劍慧 發表于:  浙江桐鄉


  電視里,江南的運河盛景,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運河之水緩緩流淌,柳樹傍水而植,民居枕水而筑。河上橋面開闊,車水馬龍;橋下下穿綠道,寧靜安然。晚風吹拂下,兩岸亮起了閃爍的燈光,好似小星星一閃一閃倒映于水波。樂聲燈影里,不覺以為是康涇塘畔,細看卻是在播放電視劇《運河邊的人們》。

  不知是該劇采了桐鄉素材,還是桐鄉受了該劇滋養,雷同的豈止于運河,更有守望河流的人們。

  該劇以運河為背景,聚焦干部路長河的勤政實干,描述運河治理、文化傳承、世界申遺、創建美好生活等一系列事件。路長河追蹤運河運輸亂象、阻攔印染廠向河里扔垃圾;夜以繼日泡在污泥中,只為改善水質;調解各種拆遷矛盾;沿岸歷史街區改造時,費盡周折,倔強地留住了千年神韻的古建筑……一樁樁運河事,看到的是桐鄉人的縮影。

  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桐鄉境內大運河杭州塘和崇長港河道,被列入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河道。功成必有你我他,包括干部、文人、非遺傳承人、愛河護河的志愿者,甚至河邊的店主。

  劇中場景布局簡單,無非是以河道為紐帶,形成臨水的河街,繼而出現縱深的巷弄。巷弄里設有小吃攤,桌椅簡潔,卻泛著溫潤的光澤。有三五好友,斯斯文文地享受美味,感受小聚的愜意,亦有獨自一人狼吞虎咽。還設書場,喚醒人們心中的書場記憶。路長河常去聽評書《運河演義》。

  劇外,朋友老費住邵家橋,兩年前遷居至振東新區。新區高端大氣,咫尺之間是幽靜秀美的植物園,與昔日興興轟轟的老街不可同日而語。原本應肆意享受晚年生活,老費卻感覺小巷小攤的地氣再也找不到了。要命的是,早上吃不到大餅油條豆漿包子!今年,他毅然決然搬回邵家橋,立馬又六脈調和了。說到底,他家玩的是小吃喝茶嘮嗑。

  北港河畔公園路上有書場,鄰居老王是書場的常客,聽書豐富了他的退休生活。每次聽完書,整個人便手舞足蹈,說起話來也繪聲繪色了。聽書并非老年人的專利,烏鎮景區也設書場,在水邊聽一場蘇州評彈,是游客向往的項目之一。年輕人聽不懂,邊聽邊百度看唱詞,聽懂了。傳統文化遇上現代科技,真好。

  劇中身患絕癥的民間藝人,在生命最后時刻,還堅持每天糊油紙傘。他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丟不得。劇外,拉棉兜、敲白鐵皮、染布拷花、箍桶、竹編等,都是桐鄉的老手藝。隨著機器大生產,那些純手工操作,生意大不如前,但老手藝人,在乎的不是生意,只怕生意關閉后,手藝也就此失傳。

  劇中一位法國傳教士后人,把家里幾代人收藏的大運河文物,捐獻給中國,他想品嘗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吃過的船菜。經過一波三折,路長河終于找到了船菜的18代傳人,由此,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便能吃到久負盛名的船菜。劇外,創始于清道光年間的烏鎮三珍齋,歷經太平軍毀店面、文革砸招牌,幾起幾落傳承至今,已成為最有名的江南美食之一。近年還建了博物館,弘揚三珍齋鹵味文化,食客絡繹不絕。

  劇中研究運河的梁教授去世后,骨灰撒進運河。人們乘坐運河船只,悼念教授的場景,使我想起2016年初秋的一天,表姐攜眷一路疾馳,從武漢自駕到烏鎮,將姨父的骨灰撒入市河。姨父出生于烏鎮的醫學世家,參軍并入朝。抗美援朝戰爭后,相繼在哈爾濱、沈陽、武漢等軍區任職,曾隨中央政府團訪問朝鮮。他留下的遺囑是,不設靈堂,不立墓碑,骨灰撒入烏鎮市河。無意間與梁教授不期而遇。

  恕我膚淺,直到追完劇才大悟,保護運河,表在治理,實質關乎自然與人和諧相處。偎在運河身旁撒嬌的我們,想想也幸福。


○唐新苗 從桐鄉市商務局退休,閑時喜閱讀。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