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中秋節,吃的月餅都是傳統的老式月餅。當然,在當時也是流行貨。當時吃的老式月餅叫什么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但現在世面上還在生產、當地還能買到的兩款傳統月餅,與之相像。
大概廠家都在小鎮上,故名稱也以鎮名加月餅兩字命名,一種叫“新塍月餅”,餡料以芝麻、瓜子仁、百果、豆沙為主,面皮薄脆焦黃,表面粗糙凸起,個頭小巧;另一種是“大麻月餅”,我看見商店里賣得最多的是芝麻餡和豆沙餡的,個頭大,面皮平、餡足、重油。
相同之處是兩家月餅包裝都只是薄薄兩層紙,價格也便宜,再窮的人家也買得起。一筒六個,現在的價格也還不到十元。
記憶中,中秋節晚飯后,當十五月亮朦朧的光溫柔地灑在陽臺上時,母親便笑瞇瞇走到房間,將一筒老式月餅放在凳上,快速拆開,然后一家人圍在一起慢悠悠嚼著月餅,吹著涼爽的秋風,看著月亮慢慢升起,聽著田野里蛙聲一片。咬一口,那芝麻的香味頓時從牙縫里溢出來,翻騰開來,飄滿了整個陽臺。
父親一口氣連吃三個,像個孩子一樣開心得合不攏嘴。父親愛吃豆沙的,母親和我愛吃芝麻的,這些餡都是當地常見的食物制成的,很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嚼起來酥軟,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嚼得動。母親每年都要重復一句:“今年的月餅真甜,真香?!比缓螅刂匾б淮罂?。
我吃月餅時,母親一只手張開放在我嘴巴下,接住掉下的渣,最后一仰頭,一口吞下去。節儉的母親,還總是不放過月餅紙底的碎渣,也要舔干凈。吃好月餅,母親躺在藤椅中講嫦娥的故事,我坐著小凳上倚著母親的腿,津津有味聽著。再次抬頭盯著月亮時,感覺充滿了神秘感,仿佛嫦娥今晚要從月亮上面飛到人間,給勤勞善良的農民跳一支舞。
吃完月餅,中秋節才算過好。農民過中秋,如此簡單,卻充滿家人平安團聚的溫馨。那時,月餅種類少,個頭也不大,但吃起來總那么甜和可口,現在回味起來還能饞出口水。
如今的月餅,從面皮餡料到包裝,都精工細作,款式種類應有盡有,卻吃不出當年的感覺了。那種包裝豪華、禮盒閃金光的、看不到摸不著的月餅,那種象征身份地位的天價月餅,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另外,一些顏值頗高的月餅,指標超標,含糖量過高,對健康不利。有的月餅,厚實堅硬,很難咬動,被人戲稱“玩具月餅”。
月餅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看的。兒時的中秋節盛開在老式月餅里,現在的月餅包裹不住家的味道。越是簡單樸素的越真實,越真實的才能越讓人懷念。
○姚孝平 開發區(高橋街道)人,自由職業,愛好寫作以農村為題材的散文和評論。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