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村,位于烏鎮西柵歷史街區北側,緊依京杭大運河而立的歷史古村落,運河北面就是江蘇地界了,所以很多人戲稱烏村是烏鎮的盡頭。
站在烏村村委會門前,看見池塘的第一眼,就有意想不到的放松,仿佛這里就是小時候的自家場院。“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在夏日午后感觸最深。在烏村農家小院的樹蔭下,一桌人,吃茶,漫談!茶水雖有點燙嘴,但茶香卻是濃烈。村外是稻田,綠油油正在長個拔節,細小的雜聲似乎是稻禾長大的聲音,聽得隱隱約約卻又真真切切。
籬笆上的絲瓜藤爬滿了竹欄,綠葉中點綴小黃花,花后是細長的絲瓜,綠色的瓜皮之上還有一層稚嫩的白霜。透過籬笆墻,遠處竹林下是三三兩兩的農舍,不規則分布在樹下、林中。磚墻上的石灰面有的有點剝落,星星點點顯出歲月的過往。二樓的小窗玻璃卻是明亮的,高過窗的竹哨隨風在窗前搖擺,似乎是那個俊俏的小伙兒來窗內探望那個漂亮的姑娘,靠窗說著悄悄話。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看門的小黃狗竟大叫起來,嚇得小伙急急地跑了,在密密的甘蔗林中消失了身影。
走在村里的碎石子路上,腳下窸窸窣窣的細響聲在此刻已然成了噪聲,嚇到了午休的鳥兒,在竹林里響起了撲棱撲棱的飛翔聲。鳥嘴里還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響,我想:定是鳥兒們在抱怨我們的無禮,吵醒了它們午睡的美妙時光。鳥雀飛走了,我們索性在竹園里玩起了找鞭筍的游戲,可惜沒有挖筍工具,挖不出藏在泥里的鞭筍。大家都是紙上談兵,最終誰也是誰也不服誰,此刻的我們就是孩子模樣。
草里的南瓜藤已經張開大網,將房前屋后的空地牢牢地網住,霸道地不讓其他雜草搶占它的地盤。南瓜是個多產的品種,一條蔓上能結五六個,都長得很大。我拔開葉子,各種形狀的老黃南瓜都咧著嘴朝我笑。農人最喜歡種南瓜,不僅是產量高,更在于其色彩喜慶,象征著多子多福。當你剖開南瓜肚,里面還有數不清的南瓜籽。
家家戶戶都帶小院,院中種點瓜豆,不僅給生活帶來活力的色彩,也給自家的孩子解饞取樂。俗話說“草里的瓜就是大。”說來也怪,農家院墻腳下的瓜苗長得特別茂盛,從不施化肥,也不除蟲除草。因為有雞崽鴨崽來除蟲,有雞屎鴨屎作肥料,這就是原始的生態環境。
“在烏村,唯一要防的是鳥雀。它們的嘴可饞了,哪家哪戶的瓜果熟了,它們比主人家都要清楚。只要樹枝上的桃子稍有一點紅,它們就開始嘗鮮。有膽大的,就算有人去驅趕,它們也是啄了一大口后,飛到不遠處的大香樟樹上觀察情況。只要主人一離開,它們準又會回來偷嘴。農人無奈,只得在桃樹上罩上黑網,或在果子上套上袋子。這樣,鳥兒們無法下嘴了,才悻悻然飛往田園捉蟲去了。”我們聽著老伯的介紹,大笑起來。與鳥雀們斗智斗勇的故事里充滿了村人的智慧,也包含著村人對鳥雀們的友善。
村中心有公用房屋,東邊是小蠶共育房,西邊是大禮堂。舊時的老房子并沒有改變外觀,仿佛這里就是我曾經的家園。房上的紅五角星就很自然地把我們帶到了那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代。現在的舊房子已經改造成咖啡吧和飯店了,但室內的裝修風格還保留了一些當時的歷史痕跡。點上一杯飲料,坐在藤椅上,感受有關知青們友情、愛情的故事。灰白的墻、烏黑的梁,走在里面,相機一框,都是故事在流淌。
荷花池中的荷花已謝,留下幾個蓮蓬,可愛可喜。我伸出好奇的手,將鮮蓮蓬摘下,剝出蓮子,和著蓮心一并嚼下,一股清甜入口。
村中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當然少不了水的功勞。這不,烏村中的小河就像滿是樹杈的大樹,將水輸送到需要的地方。有了小河的滋潤,瓜果更甜,花草更密……夏天是洗洗曬曬的好時間,你看:農家小院里的漁船、蠶匾都在曬場上接受烈日的考驗。
烏村的最北部是運河塘,穿過還沒有成密林的甘蔗地就到了。田里的一切,清新自然,就連甘蔗葉上那一層層白色的粉末,在陽光照耀下,也發出如同秋霜般的潔白。走在田埂上,回到天地間,頭頂烈日,腳踏田埂,整個人都變得特別通透。
運河邊上又是一排茂密的香樟樹,像是身軀挺拔的戰士,守護著烏村的一切。運河中來來往往的船只慢慢悠悠東來西往,雖然慢了些,但總有自己的目標。“突突突”的機帆船走遠了,留下烏村的古樸、舒適和靜謐,竟讓人忘記城市的喧囂。
走遍整個烏村,雖是舊時村落的模樣,但正是這個舊模樣讓時光倒退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村的建筑不華麗,甚至有些土氣,但土氣里卻藏著厚重的時代感和濃濃的生活氣。烏村是個可以懷舊的地方,這里的桃園、竹屋、漁家、米倉、磨坊、酒窖、知青年代……每處都能讓人陷入美好的舊時光中。
偶遇在別處,別處是烏村。
○費國平 任教于桐鄉市求是實驗中學,嘉興市作協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