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得再遠,也走不出童年。
兒時的夏日,人們大多是從草木瓜果中尋覓清涼。如今的夏日,室內得益于空調;一出室外,人太脆弱了,受不了一波又一波的酷熱煎熬。遠離了草木的夏日,就變得呆板、木訥,甚至是千篇一律。
不由得令人回望起那已遠去的童年。
那時天氣一熱,家里大人最早開始準備的,就是用報紙卷好的草席與竹席,搬出閑置已久的竹榻和藤椅。擦洗、晾曬之后,人躺在上面,似乎馬上暑氣四散,清涼從腳趾與脊背上升起,真是比吃了冷飲還要爽。再就是換上藍盈盈的紗窗紗門,既能阻擋蚊蠅蟲害,又能讓自然風穿堂入室。
這樣的清涼,當然還稍嫌不足。從物件上找清涼,怎么少得了一把老蒲扇。那時,不要說空調了,就是電風扇也是稀罕物。舊時的夏日,左鄰右舍誰的家里頭,沒有一排溜過去的老蒲扇?早先的人家,一套房子里往往住著祖孫三代甚至是四代人。于是,人手一把蒲扇,為了做標記,也很是用心。我祖母會在每一把蒲扇的扇沿上縫上花布條,各種花色都有,一則防止蒲扇邊沿戳手,二則方便各人辨認。
白天,外出歸來,臉龐都曬得緋紅緋紅的。一進家門,什么也顧不上,拿起扇子先猛一通狂扇。夜晚,在露天納涼,拿著蒲扇,左一拍,右一搖,慢悠悠地扇著。涼風四起,瞌睡蟲上來了,“吧嗒”一聲,是扇子掉地上了。舊時夏天,人生百態,唯有扇子是不變的標配,就像今日之手機。
尋覓夏天清涼,除了物件上,重頭戲當屬瓜果涼品了。
西瓜是當仁不讓扛大梁的角色。暑假里,老媽會帶著我和弟弟,步行前往北港河邊,那里一到夏天就是西瓜船的集聚地。買上一百斤或是兩百斤西瓜,價格優惠不說,賣家還會送貨上門。一兩百斤西瓜送到家后,就一個個堆放在床底下,可以吃上大半個月。我現在想想,一直納悶,那時的西瓜怎么可以保存這么久,而且是不采取任何制冷措施的。
能帶來清涼的夏季涼品,有涼茶、綠豆湯、蓮子湯、紅豆湯……家有老祖母,就是好,這些湯湯水水,整個夏季就沒有斷過檔。暑假里的午后,老祖母煮上那么一大鍋,再一碗碗盛好,涼透,等我和弟弟午睡醒來,喝上應季消暑的涼湯,整個人,從頭到腳,連毛孔都是清涼的。
老祖母還試著自制甜酒釀。自己動手,干凈衛生不說,而且特別容易“醉”,貪吃過頭了啊!
舊時之夏,草木生涼,扇底生風,瓜果可口……這樣的夏日便多了幾分趣味。如今,天剛熱,空調就上場了。雖說不必再為熱天所苦,但是,也許是人到中年吧,有時心間反而更為煩躁。在空調房里,身體涼快的同時,卻讓人更加懷念起舊時的熱天。
○沈燕萍 供職于桐鄉市財政局。在《中國財經報》《浙江詩人》等刊物上發表詩歌。有作品入選詩集《尋找——桐鄉當代詩選》《江南風度——21世紀杭嘉湖詩選》。現為嘉興市作家協會會員、桐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