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漫說高橋

2022-07-07 08:39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鐘云坤   編輯: 沈樂易

  “高橋”作為地名,在中國估計少說也有數百個。桐鄉洲泉鎮西面不遠處的德清縣境內,便有一個叫“高橋”的小集鎮。至于桐鄉以東的大上海,境內更有多個名叫“高橋”的地方。

  高橋鎮,今稱“開發區(高橋街道)”,改革開放以前只是一個規模很小的集鎮,鎮上居民僅數百人,志書上亦無有關高橋建鎮史的確切記載,其“鎮齡”大致有了上百年了。

  在過去,高橋還有一個別名叫“沙渚高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童年時期的我每次跟隨父親去崇福等地,別人問“你們是哪里的?”父親回答說“沙渚高橋的”,對方一聽便“噢”地一聲表示明白了。

  高橋又名“沙渚高橋”。

  高橋人之所以在外面將家鄉稱之為“沙渚高橋”,我想大概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沙渚塘穿鎮而過,遂得名:二是為有別于其他地方的高橋,強調此高橋是沙渚塘上的高橋而非其他地方的高橋,因為叫“高橋”的地方實在是不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沙渚高橋”這樣的叫法目前已很少聽到,多數年輕的高橋人已不知道還有“沙渚高橋”這一別稱呢。

  在高橋集鎮上,曾經有兩座緊挨在一起的石橋,一大一小坐落于鎮中心。其中南北走向、體型較大、橫跨中沙渚塘的石拱橋叫“大高橋”。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因市河拓寬,大高橋及河北岸的水閣房相繼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的水泥拱橋(現在連座水泥拱橋也已被拆除改成平橋了)。

  “大高橋”和“小高橋”緊挨在一起,一大一小;一座拱橋,一座平橋;一座呈南北向,一座呈東西向,是高橋老街的一大特色。

  大高橋北堍以東緊靠著一座平橋,呈東西走向,因體型比大高橋小,人們習慣稱它為“小高橋”。小高橋下面往北流去的一條小河,因橋得名曰“小高橋港”,全長約一公里。我老家所在的村莊便坐落在小高橋港北端西岸。1994年下半年,因修筑滬杭高速公路,小高橋港終端100余米長的河道被填埋筑路,我家及村上大部分人家也遷到了別處。

  在我印象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高橋是一個貧窮、落后且交通十分閉塞的地方。鎮上除了一家碾米廠(也稱“加工廠”)外,只有農塑廠等零星小廠。自七十年代中期開始,鎮上陸續開辦了綢廠、脫水蔬菜廠,后來又在鎮東面不遠處的高橋大隊張家浜生產隊及鎮以西三里外的和豐橋一帶,沿沙渚塘南北兩岸分別建起了兩家磚瓦廠。

  歷史的車輪駛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高橋與其他鄉鎮一樣,企業開始日益增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但總的來看,與鎮區規模相仿、在桐鄉同屬一個“梯隊”的河山、大麻、爐頭、靈安、新生、南日等集鎮相比,高橋的工業經濟發達程度還是略遜一籌。究其原因,交通過于閉塞或許是其中之一。

  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高橋人如要外出遠行,首先得往南步行7里路到達海寧斜橋鎮,再從斜橋火車站乘火車前往杭州、上海等地。

  在桐鄉境內,每天開往崇福的一條小航船成了高橋人外出的唯一交通工具。航船每天一班,早上天未亮,乘客們就得匆匆趕往航船埠頭乘坐航船前往崇福,下午一點多,再乘此船返回高橋。這航船起初只是一條手搖船,除了搖船和撐篙者,岸上還有纖夫幫助拉纖。航船沿著中沙渚塘一路緩緩西行,兩個小時后到達崇福。后來,航船上安裝了柴油機,手搖航船變成了“啪啪”作響的掛機船。如此一來,行駛速度變快了,路上時間也大為縮短。

  然而,從高橋到縣城桐鄉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才通航。那艘來往于高橋與桐鄉之間的輪船,船體遠比開往崇福的航船大,不僅載客量,航速也快了不少,但每天也只有一趟班次。上午輪船從桐鄉出發,途經古店橋、南日等地,于中午時分到達高橋,在“小高橋”東邊的碼頭上稍停片刻后重返桐鄉。然而在那個年代,除了桐鄉、崇福,高橋與濮院、烏鎮、石門等地沒有可以直達的交通工具。

  長期的交通閉塞不僅給高橋人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也無形中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高橋農村,無論是集體經濟時期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的收入除了少部分人進鄉辦企業打工外,大多人還是以農業經濟為主,榨菜、蠶桑、杭白菊、小桑苗等傳統農業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隨著高橋至崇福和桐鄉的公路相繼修通,高橋的交通條件終于逐漸改善。2005年,桐鄉繞城公路和滬杭高速公路連接線(今“迎賓大道”)建成通車,高橋有了通往杭州和上海方向的滬杭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條件一下子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到了2010年,高速鐵路桐鄉站落戶高橋,高橋成了名副其實的桐鄉“南大門”,其交通之便利、地理位置之優越,已遠非其他各鎮(街道)所能及了。

  雖然曾經的高橋貧窮落后、交通閉塞,但她似乎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在桐鄉歷次行政區劃調整中,與之屬于同一梯隊、同一規模的許多集鎮,因行政區劃調整撤并紛紛“消失”。如新生鎮被并入濮院鎮,南日鎮并入高橋鎮,靈安鎮則與同福鄉合并成為“鳳鳴街道”。幾年前,爐頭鎮(后改名為“龍翔街道”)也并入烏鎮鎮。唯獨高橋作為鄉、鎮級政府所在地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高橋鄉到高橋人民公社,再到后來的高橋鎮。幾年前,高橋鎮又與桐鄉經濟開發區合并成立“開發區(高橋街道)”。如此一來,無論是轄區面積還是經濟體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出桐鄉市區一直往南,到與海寧市周王廟鎮星火村隔河相望的小集鎮騎塘橋,近20公里長的地帶均屬于開發區(高橋街道)轄區,其在全市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地位顯得更加突出。

  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穿境而過的高橋又進入了大規模的開發建設時期。高橋早已不是昔日的高橋,這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鐘云坤 筆名忠言,曾先后擔任桐鄉報社副社長、桐鄉市委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桐鄉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系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雜文學會會員,著有通訊集《菊地來風》《桐溪清風》等。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