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外婆的口袋總是鼓囊囊的,有如百寶箱般裝滿了各式零食。一會兒是幾顆甜甜的糖,一會兒是一把帶殼花生,一會兒又是外婆自己翻炒的南瓜子。
外婆的口袋大大的,完全不同于現在的衣袋,是圍襟前面特意做上去的,有如肚兜一般,還常常鼓鼓的,就像身前整天掛著一個置滿物品的大布兜,在她那小小的個子面前尤為突出。
外婆生于上世紀30年代,那時江南農村普遍貧困,沒幾歲就成了鄰村人家的童養媳。幼年時的外婆吃了很多苦,不過對于幼時的經歷,外婆從來不和我們聊起,或許真已淡忘,或許還是傷痛太深,倒是我母親常有說起。我記事時,外婆已50多歲,瘦瘦的,一個發夾把頭發整齊盤起,五官清秀,年歲依然壓不住她濃濃的美人韻。
外婆的口袋會變魔術。外婆手巧,這是方圓幾十里都有名的。做鞋、織布、盤扣等女工,沒有外婆不會的,而且又快又好,所以每到農閑季節特別是冬日里,村子里的女人們就會齊齊地聚在外婆家,邊學習女工邊拉家常,笑聲擠滿了屋子。此時,最忙的當屬外婆,一會兒要指導納鞋底的,一會兒又要指導做鞋面的,瞧著空檔還要把平時積存下來的蠶豆、黃豆、南瓜子變著法子做給大家吃。常常剛剛還是一大盆炒蠶豆,不久又是一盆鹽津豆了,而此時如果我恰巧不在,外婆便會在大口袋里存上幾把。
小時候,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外婆家。喜歡聽婦女們說各色家長里短;喜歡屁顛屁顛跟在外婆身后,不時地享用大口袋里的各式美味。那時候,我還沒有見過琳瑯滿目的街道商店,也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精彩,只覺得這里就是“天堂”、最快樂幸福的地方。
后來,我上了小學高年級,父母便很少同意我留宿外婆家,一來擔心我的學習,二來在家也能幫襯著做些家務,尤其是農務繁忙時,我很少能去外婆家。當然,如果家里有奶奶的話,這些活可由奶奶完成。我自小奶奶不在身邊,所以每次揉開惺忪的雙眼開始做早飯時,就特別想念外婆家,想念外婆做的早飯、打好的洗臉水、梳的長辮子,以及臨去學校前大口袋里掏出來的糖果、糕點,那一抹溫情總也散不去,近年來似乎愈加濃烈。不過,隨著年歲的增長,外出求學、工作、結婚,在外婆家的日子終究還是越來越少了。
外婆的口袋晃晃悠悠。印象中外婆總在勞作,一刻都不得閑。也正是她勤快的性格,教導并傳導給了母親,母親的勤快也是在村子里出了名的,如今近70歲的人仍然起早貪黑不停歇,也不斷激勵著我們,致使我們不敢在生活中太過偷懶。這或許就是沉淀下來的良好家風吧,并不斷地影響著下一代。
外婆的口袋有無盡的寶,但從來不是為她自己的。外婆十分好客,家里的客人四季不斷,有老人帶著孩子來做客的,也有一家子一起來的,無論親疏遠近,無論貧富,外婆都會熱情真誠相待,特別是小孩,總能享受到外婆大口袋里的美味。外婆教導我們,“客人是龍,吃了不窮”。外婆一生子女不多,就我母親和大姨兩個女兒,所以也讓我這個最小的外孫女享受了更多的愛及大口袋里的大半美食。
外婆以心以情待我們愛我們,現在想來外婆從不說小時候的苦,或許也是不想讓我們和她一起幽怨地活在過去,希望我們每天心向陽光。如今大口袋已遠去,每次路過百寶箱零食鋪時,我總不禁會想起它,想起它鼓鼓的樣子,想起它晃悠悠的樣子,它給予我們的豈止是美味,還串起了我們五彩的童年,培養了我們真誠待人、熱愛生活、勤儉持家等優秀品質。
口袋已遠去,思念卻無盡。
○陸亞琴 供職于桐鄉市友協。愛好閱讀、寫作。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