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節。
校園里迎考的氛圍越來越濃了。教學樓掛滿紅色勵志標語,高高矗立起來的簽名墻,周一晨會上舉行的“決戰巔峰、沖刺高考”的加油助威儀式,晚自修間隙由歌聲、吶喊聲與熒光棒交織而成的“喊樓”活動,這些無不在時時提醒校園里的每一個人,高考就要來了。
走過高三教室的窗口,看到的是眾多學子埋頭的專注,個別甚至站著看書和做題。這些沉靜的姿態讓人覺得高考的壓力與日俱增。不過幸虧有課間依然如故的打打鬧鬧,沖淡了些許壓在每個人心頭的不安。
作為教師,今年我沒有帶高三,但我的心仍舊牽掛著2022年的高考,因為女兒已經高三了。
作為高三黨的她,在我看來,與高一高二差別不是很大。做不完的試題,背不完的書,書包與馬甲袋也一直沉甸甸的。如果說有變化,那就是考試過后帶來的情緒變化愈發明顯。如果考得好,便“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開”;考得不是很如意,便“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作為家長,面對此景,就要和風細雨,耐心開導。就算要怪,也只能暗暗自責基因不好,連累了下一代。
“家有考生”這四個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暗藏玄機,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體味。這其中既包含了希冀,又隱含著緊張,甚至緊張大于希冀。誰也不希望孩子在考試這頭兇猛霸道的攔路虎面前畏縮退卻,但臨考前的焦慮與煩躁又屬于必然現象,誰愿意讓自己墜落到情緒的深淵而不能自拔呢?因此最好的狀態是還原,常態化對待,沒有必要營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兮兮的氛圍,所以我除了做好有限的心理安撫工作之外,還自覺擔任司機、叫早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晚上在食堂一起吃飯,有時會拿出手機讓她瀏覽一些輕松的視頻,期望她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順利通過這一關。
算起來,我已經帶了11屆高三。記得第一次,是要坐車從烏鎮到桐鄉,在桐鄉一中考試,晚上睡在云龍閣。當時學生緊張,我也緊張。現在已經不記得怎么叮囑學生了,和現在相比,估計那時的我必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恨不得一把拽下學生,自己上場,好像我就是考生,畢竟當時和學生僅差4歲。這種身份互換,每個人都有,現在做了老師,感覺更強烈些罷了。
突然就記起自己是1995年參加高考,迄今已27年了。猶記得當年高考,是在桐鄉一中,我考試的位置是底樓、臨窗,似乎有梧桐樹碩大的葉子遮擋住灼熱的陽光。考完語文出來,發現我的父親和語文老師坐在大梧桐樹下笑嘻嘻地看著我。那個時候,陽光如瀑,時在7月。
27年前,當年的那個考生,帶著幾分懵懂、幾分希冀、幾分緊張,走進人生的考場;27年后,我將看著如我當年面貌的女兒帶著一樣的懵懂、希冀、緊張走入考場。一樣的考試,一樣的方向,一樣的夢想,讓我們盡最大可能心無旁騖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命運!
逐夢前行的高三學子,加油!
親愛的女兒,加油!
○沈志宏 供職于桐鄉市高級中學,嘉興市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