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就得有點興致。我不會下棋,不愛打撲克、打麻將,偶爾喝了兩杯酒,一時興起,便裁出一張宣紙,隨意畫兩筆。所畫多是‘芳春’——對生活的喜悅。”
——《慢煮生活》
我是個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風風火火,所以當我細讀《慢煮生活》,才發現人世間的一切可以慢下來,生活的況味是恒久而耐人尋味的。
《慢煮生活》是汪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精裝紀念散文集,這本書中涵蓋《五味》《昆明的雨》《人間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經典名篇,同時新增《貓》《一技》《名優逸事》《和尚》《一輩古人》等罕見篇目。
汪曾祺先生活到77歲,他的子女們喜歡叫他“老頭兒”。他的文字樸素而靈動,頗有明末小品的意趣,又帶著自己的色彩。
就拿《端午的鴨蛋》這篇來說,寫得實在精妙絕倫。鴨蛋,人人都吃過,只是各地風俗不同,鴨蛋口味也不盡相同。高郵的咸鴨蛋,我沒有吃過,但透過字里行間,我能感受到高郵鴨蛋入口的軟糯,以及一筷子戳下去發出的那種令人愉悅的聲響。汪曾祺先生是高郵人,他對高郵鴨蛋非常自豪。
他在文中寫道: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文字可喜可愛,讓人忍俊不禁。
汪曾祺先生還寫《干絲》,我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領略了燙干絲的魅力,配合著動聽的音樂與精湛的拍攝技術,白凈的干絲讓人垂涎欲滴。但奇妙的是,透過先生的文章,我有類似看到實物的感受,甚至能品嘗出干絲那縷縷鮮香。這大概就是文字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這些個性來自于方方面面的生活瑣事,或是親朋好友。史航認為:“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不錯,先生的字里行間,總讓我認為他是個孩子。鐵凝曾說過:“他帶給文壇溫暖、快樂和不凡的趣味。”的確如此,讀一卷《慢煮生活》,能為日子添上幾筆生動,有滋有味。梁文道也說他:“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剛剛好。”
《慢煮生活》讀完,意猶未盡。生活里,大家走得太快,總是會錯過身邊的美景,不妨慢下來,讀一讀《慢煮生活》,我想你肯定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屠天嬌 在校學生,桐鄉市女作協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