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不卡高清免费-日本视频中文字幕-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首頁 熱點 人文 教育 視聽 公告 概況 健康 財經 掛號 攝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桐鄉>文學

珍重待春風

2022-02-10 09:01   來源: 今日桐鄉    作者: 沈衛林   編輯: 金悅歡

  這世界上最溫暖的人事,莫過于童年與過年。豐子愷先生曾說:“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今夜兩歲,明朝三歲”,等待過年更是一種溫情。

  過了大寒(今年是1月20日),對春節的等待便開始了。歌謠里唱道“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吃好臘八粥,做完期末考卷,春節便正式拉開帷幕。而臘八節,對孩子來說,等待的并不是一碗粥,而是從這一刻開啟的對年的祈盼。

  臘八之后半個月,約在大寒后數日,才是桐鄉人年前最重要的儀式:臘月廿三。家家戶戶的灶山(土灶頭最上面的平臺)之上,三盅糖水、千張、油豆腐、豆腐干、家常水果,一一擺開,歡送灶家菩薩回娘家(天庭)匯報所在人家一年的“工作”。人們的想法是,辛辛苦苦一年,總要讓灶家菩薩說說好話,以保佑來年平安健康、風調雨順。所以這頓飯,人們用赤豆燒糯米飯,再加上甜蜜的紅糖。糯米飯粘嘴巴,不該說的話別說,赤豆紅糖甜,該說的好話一定要說。小孩子們聽話地拜揖,大人們扎好“柴皺頭”撣蓬塵。深夜,年味開始濃了。

  迷信與習俗,只在一念之間,一在“蠱惑”人心,一在教化人心。

  廿三過后,捉魚、打年糕等活動一場接一場。臘月里,天寒地凍,在我看來,貓冬是一個很溫馨的詞。清人吳絳雪《四季回文詩》中寫道: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只有十個字,拆開來看: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構思極其精妙,詩中古人的生活也精致而獨有情味。——這便是對年應有的態度。

  古人的生活尚且如此,于我而言,年前也有許多讓人期待的事,比如搭米酒、吃“碰東”、準備腌貨。

  搭米酒。搭為釀的意思,在桐鄉幾乎每個鎮(街道)都有搭米酒高手,洲泉鎮湘溪村就有數個酒坊,可稱得上米酒村。搭酒過程雖然有固定步驟,但功夫全在多年積累的手藝中。糯米蒸熟,用冷水冷卻,放入酒藥拌勻,倒入缸內用手壓實,中間挖一孔,把缸置于避光房內,上面蓋上草蓋。約一周后,酒缸中間的酒窩內便積滿了酒釀,再按比例放入1:1左右的水,耐心等待佳釀形成。搭酒之人往往都是愛酒之人,也只有愛酒之人才能精準把握缸內微妙的變化。莫笑農家臘酒渾,新釀的米酒較渾,呈乳白色,味甘甜,有氣體產生,不宜過度密封。幾番澄清后,米酒逐漸變成透明的淡紅茶色,滋味也變得老辣。釀酒后多出來的酒糟也是好東西,可直接食用,也可當配菜。“酒糟魚”堪稱桐鄉本地名菜之一。酒糟拌入礱糠再經幾道工序后,就蒸餾成糟燒(白酒)。在從米到酒的等待中,既有轉化的靈感,又有時間的味道。

  吃“碰東”。桐鄉人對宗族的概念已淡化,除紅白喜事,同村同族的人家在逢年過節也是不大往來的。可能是為了打發冬日閑情,也可能是因過年時經濟相對寬裕,村上某些“好事”之人便會提議某日某夜到某家集會聚餐,經費公攤,稱為吃“碰東”,碰在一起作東的意思。這或許在城里人看來有些小題大做,而在農村可能是幾年才舉辦一次的重大活動。吃“碰東”時,人們比正式的走親訪友更開懷。因為在這樣的聚會上,去掉了所有的繁文縟節和時間限制,每個人都開懷暢飲、舒展笑容。

  從廿三撣蓬塵開始,送灶接灶、抽塘分魚、打年糕、放百子炮、著新衣裳、做客人、炮鑊糍糖茶、掮甘蔗、東高橋頭扎鬧猛……年來了,中國人的情懷都凝結在這個年里。年,把兒童的期盼帶向未來,讓成人的思緒回到童年,在臘月里留住那絲年味,便留住了傳統文化的根。

  用心去咀嚼,年味如詩:臘月廿三,一夜清霜似水寒/屋前河灘,籮中糯米如玉白/淺淺石臼,青青苔色已成斑/露未干,霧初散,汗成漙/枕枕年糕熟了桑麻話依然/廊下誰家的女孩/笑聲潺潺,福字姍姍上門欄/旭日半圓,一點薔薇露香腮/爆竹彌漫,半縷輕煙籠柳岸/人至半酣,舊符新桃時光憾/花辮子,新衣冠,甘蔗船/年年輕唱,燕子歸來南山南/說起小時候的你面如粉黛/桃之夭夭又花開/歲月不徘徊/推窗獨自猜/你說的正月里來是新年/低斟淺唱如歌般溫暖。

  在等待新年來臨的過程中,古人還有涂“九九消寒圖”的習慣。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畫,其后雙鉤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的筆畫數皆為九,每天寫一畫,寫完這句話,春天便來了。

  ○沈衛林 鳳鳴街道人,桐鄉風物的觀察與記錄者。

桐鄉發布官方微信
桐鄉時間官方微信

相關新聞:

【 桐鄉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