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秋天是個容易悲傷的季節,多少文人騷客,面對多彩金秋卻常常生發出滿腔的悲苦愁緒,這真是讓人費解。“悲哉,秋之為氣也”,也許正是宋玉一嘆,于是乎就有了“悲秋”這樣的中國文化傳統特征。
不知為何,就忽然想到了生日。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在年少時,心中時常掛念惦記的,往往是自己的生日;等到獨立成家、娶嫁生子后,忽一下就忘了自己的生日,心中常常只記得子女后輩的生日了。于是我們常常可以聽聞這樣的嘮叨,再過幾日就是我兒子(女兒)的生日了,乃至再久點,常掛記著再過多久就是我孫子孫女的生日了。微乎其妙的是,人們心中常常沒有記得過父母的生日,這倒也甚是“悲哉”!
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和母親一起生活在鄉下。有回我回鄉下,發現母親不在家,就隨口說了聲:又去干活了吧。父親笑笑,說,隨她去吧,活動活動也蠻好。母親已年過古稀,但是身子還是硬朗,辛勤依舊,對于母親現在干些活,我也習以為常,盡管我常常勸阻母親,可是毫不濟事。坐下來和老父親閑聊聊,不知不覺就聊起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內斂的人,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她總是能忍則忍。實在無法忍受時,母親也只會直統統的說一番,毫無心機,更不設防,典型的“一根肚腸通到底”。所以以前的母親常常被一些蠻橫之人欺負。受欺負的母親卻能總坦然處之。我知道我的母親并不呆木,更不愚笨,她只是大度能容而已。母親在家里是一個做事井井有條、思路清晰的人。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家自父親小時起就很窘困。爺爺早逝,留下奶奶一個寡母帶著四個兒女,日子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困苦。奶奶卻能堅強地把父親他們拉扯長大,而且過得很有尊嚴,給三個兒子都娶了本地媳婦,女兒也嫁了一戶盡管貧窮但是和美的家庭,姑母的孩子都很出色。難怪村上老人都說我奶奶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奶奶的性格影響了我母親,母親把奶奶當成親生母親看待,奶奶也把我母親看成了親生女兒。晚年的奶奶幾乎癱瘓在床多年,基本上都是我母親在照顧,母親也是毫無怨言。她照顧家里老人和我們姐弟三人,養豬養羊,掙生產隊公分,每件事均能做到最好。
母親人較瘦小,據母親說,哪怕是在生養我們姐弟時,她體重也不過80多斤,卻能挑起100多斤的擔子,憑的就是一股子志氣。母親是一個干活的好手,在那個什么都是集體的時代里,和我母親搭檔干農活的人,從來沒有一個人嫌棄我母親干活不好,反而都贊我母親的能干。父親談起以前集體的時候,生產隊里在場地上分番薯,每家一堆,估計都有一百二十來斤,由于場地馬上要做其他用途,隊里要求每家每戶馬上挑回家。父親在外面干活,沒法回來。母親二話沒說,裝滿兩篰番薯,只是輕輕說了聲,我試試看吧,便硬是挑起這滿滿的一擔番薯,穩步挑回家,一點也不顯得窘迫,著實讓村上很多人大吃一驚。要知道這滿滿兩篰番薯可是連好幾個男子都挑不動的!母親的能干與堅韌由此在我們村里傳開!
母親對我們姐弟要求不高,甚至有些寵溺。母親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平安就是福”,對生活要求還很低的那個時代的我們來說,活得開心,全家平安就是最大的福分了。這個多么淺顯而質樸的道理,現如今卻常常被人遺忘了。父親說起我小時有一次跌入農用氨水船艙,雙目暫時失明長達月余之久,身上更是渾身褪了一層皮,好不可憐。全家人都陷入了無盡的焦急與悲傷之中。尤其是我的母親,千辛萬苦盼來一個兒子,養到四五歲上竟然變成小盲子了,加上其他人有意無意的責怪,更是讓母親每日以淚洗面。父親說,當母親喂我吃飯時,喂著喂著就控制不住地流淚了。我曾拿這事問過母親,她笑笑說,你命大!不過,緊接著母親又說,要是你真的盲了,怕是我也活不下去了。是的,現在想來我真是命大。母親說,你這個人就是調皮,眼睛看不見還是喜歡東奔西跑,一次,跑得太快,猛地就撞在大門門框上了,一吃疼,兩眼用力一掙,嘿,竟然讓你重見光明了。當時我們都不明所以,都說是我命大有福。長大了,我才明白,那時我的雙眼受氨水一刺激,淚腺分泌大量眼淚,糊住了眼瞼,加上疼痛,小孩就不敢睜眼了,于是就“盲了”。難怪父親老是說我,從小就不讓他們安生。
“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也許兒女繞膝前,秋日話豐收才是我們父母心中最好的景象。就是啊,“平安就是福”,我又何必多愁呢。
○湯見光 中學高級教師,桐鄉市民協會員。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